光伏、風電衝刺「零補貼時代」 平價項目或規模化呈現

近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再度引發行業討論——“風光零補貼時代”或提前到來。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2020年風電電價與當地燃煤發電同平臺競爭,即發電側實現平價;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即用電側實現平價,以此實現風光“零補貼”。

徵求意見稿提出,各地要組織開展平價上網和無補貼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符合監測預警管理要求的項目,國家能源局不再實施年度建設規模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可以自行出臺一定時期內的補貼政策,鼓勵各地區結合增量配電網試點、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電力直接交易等開展風電、光伏發電與用戶直接交易的試點工作。

“零補貼會倒逼製造成本及非技術成本雙下降”

如何理解徵求意見稿?可再生能源領域一位資深人士稱:“對文件不要過度解讀,就是字面意思——不要國家補貼可以自己幹,地方願意補可以補,消納需要自己落實。”

風電已於2017年率先啟動首批平價上網示範項目,總規模70.7萬千瓦的項目廣泛分佈於河北、黑龍江、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但風光是否具有平價上網的條件一直飽受爭議,尤其是“5·31新政”後,光伏行業加速洗牌,仍舊處於“半冷凍”狀態。

此次徵求意見稿,距離國家能源局8月末批覆《關於無需國家補貼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函》,只間隔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曾在“5·31新政”後公開表示,光伏平價上網試點有望在年內啟動。有業內人士推測光伏試點啟動工作將加速,也有不願具名的光伏資深人士持相反意見。根據智匯光伏的測算,在當前光伏電價水平下,光伏度電補貼在0.2元—0.37元/千瓦時,光伏發電的標杆電價同用戶側電價已經非常接近了。在此背景下,“應該不會有光伏平價上網試點了,如山東省東營市一樣,自行建設即可。”該人士稱。

另一方面,我國的風光平價上網始終囿於高企的非技術成本。此次徵求意見稿明確,省級及以下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門要全面降低各項非技術成本。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光伏電站建設的非技術成本已佔總投資成本的20%以上,風電則由於體制機制問題導致併網成本較高。

“零補貼會倒逼製造成本及非技術成本雙下降,有望讓風光跑步邁向全面平價上網時代。”某新能源企業項目經理尹某告訴記者。

據瞭解,風電設備和光伏組件價格近5年分別下降了約20%和60%。某行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徵求意見稿或為風光“零補貼”鋪路,“從技術上來說,一些地區風光具有平價上網能力,風電整體條件好於光伏。我國風機設備成本全球最低,在解決非技術成本後,風電將最先進入全面平價上網時代。”

仍允許地方出臺補貼政策

根據徵求意見稿,在符合相關條件及管理要求的情況下,省級及以下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門可會同其他相關部門自行出臺一定時期內的補貼政策,且地方補貼政策不影響項目評價屬性的認定。實際上,“5·31新政”後地方補貼政策已經備受期待,接棒光伏國家補貼“斷崖式”下調,助力光伏平價上網再行一程。

近期,光伏地方補貼利好不斷,9月17日,“5·31新政”後的首個省級光伏項目補貼政策落地,引起行業轟動,被視為給低迷的光伏市場“雪中送炭”。

當天,浙江省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相關通知,除了維持0.1元/千瓦時的省補不變外,還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家庭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給予補貼:“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按照0.32元/千瓦時補貼,“全額上網”的按照0.7元/千瓦時補貼。

有企業預計,停滯了3個月左右的戶用市場將最先在浙江復甦,“接下去幾個月全國各地都有活兒幹”。合肥也於9月20日出臺地方光伏補貼政策,分佈式光伏按照0.15元/千瓦時連續補貼5年。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浙江、安徽、山東等10餘個省有20多項光伏補貼政策,一些重視新能源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省、市,補貼力度甚至“充滿吸引力”。

風電現在幾乎沒有地方性補貼。根據國家能源局5月份下發的相關通知,從2019年起,各省新核准的集中式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項目應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分散式風電項目可不參與競爭性配置,逐步納入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範圍。

“光伏的平價上網進程有可能快於風電,光伏的省市級補貼將支撐光伏新增裝機量大幅增長,光伏累計裝機量將毫無懸念地超過風電。”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告訴記者。光伏行業技術進步遵循“摩爾定律”,如果沒有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出現,風電行業成本下降速度將低於光伏。

近期,華北電力大學發佈的《風電和光伏發電2020年平價上網的路徑及政策建議》研究成果表明,以2016年風光發電的實際情況為基準,樂觀設定2020年棄風、棄光率不超過5%,融資成本設定為4%,風機成本和光伏組件成本分別按8%和15%的速率持續下降,且無非技術成本,全國僅有1/3區域的風電可實現“十三五”規劃中風電平價上網目標。全國約3/4區域的集中式光伏發電成本可與當地居民電價相當,全國絕大部分區域的分佈式光伏發電成本均低於或接近當地工商業電價,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目標。

平價項目或規模化呈現

近年來,為解決棄風棄光問題,國家在控規模、降補貼、降電價、促消納等方面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自2017年以來,風電和光伏發電消納形勢持續好轉,棄電量和棄電率持續實現“雙降”。

根據興業證券分析師蘇晨的分析,“風光有望於2020年前全面進入發電側平價時代。期間,當光伏標杆電價為0.4元/千瓦時、系統成本在3.5—4元/千瓦時、組件低於2元/瓦的條件滿足時,光伏平價項目將規模化呈現。”

根據興業證券報告,風電方面,有27個省市可自行建設無需國家補貼的項目,2省已核准或備案平價項目可建設。光伏方面,15個省可自行建設無補貼項目,13個省市已核准或備案平價項目可建設。

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