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閉環,Perfect!

CRM閉環,Perfect!

魔鏡魔鏡告訴我,什麼樣的市場營銷方式才最有效?在數字經濟時代,這個現實中的“魔鏡”可能就是“營銷雲”吧?!

作為一名媒體人,平時經常要參加大量的會議、採訪,有時那種狀態真的可以用疲於奔命來形容。哪些會議和採訪才是最具含金量的呢?為了讓採訪報道出彩,媒體人必須做出取捨。但做出決策的依據又是什麼呢?說實話,大多數時候只能是憑經驗。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這些事情應該可以通過定量的分析得到最有效的結果吧?如果能夠結合大量累積的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算法,計算出哪些會議和採訪是最具價值的,並且最終能以“會議日曆”的方式呈現出來,那才是真正給媒體人減負。

類似的事情在營銷領域正在發生。一位大數據公司的朋友在與筆者閒聊時曾提出過一個想法:他們想針對各個企業市場部、公關部的人員做一個產品,通過對大量歷史數據的整理和分析,找出最有效的市場營銷方式和傳播途徑,讓以前多是以“拍腦袋”的方式決定是否參加某項市場活動,變成一種更理性的選擇,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改善營銷的效果,還能大大降低成本。

無巧不成書,銷售易已經推出了實際的產品——營銷雲,可以一站式助力企業應對營銷挑戰。

營銷雲直擊痛點

平時我們經常聽說某某產品是“網紅產品”,是“爆款”,而這些產品之所以能夠引人矚目,達到良好的銷售效果,一個最關鍵的點,它們能夠直擊消費者的內心深處,對於企業級應用來說,就是準確地找到了最痛的那個“痛點”。

營銷雲是不是空穴來風,或是華而不實?判斷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它是否切實地踐行了“以客戶為本”。那麼廠商怎樣才能真正做到想客戶之想,急客戶之所急呢?只有從客戶的角度去真實體驗,感同身受,才能洞察應用的痛點。

對於需要創新型CRM解決方案的企業用戶來說,銷售易是一個產品提供商,但是從市場營銷的角度,銷售易自己也是一個實際的用戶,每天不得不面對很多營銷方面的“小煩惱”。對於這一點,銷售易創始人&CEO史彥澤深有體會。

一個很直觀的例子,作為一家成長型的企業,銷售易的頭等大事就是擴大市場,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銷售出去,而這就必須依靠高效、低成本的市場營銷手段和活動。和許多公司一樣,銷售易也做了大量線上線下的營銷活動,尋找各種有效途徑加速銷售線索轉化,提升市場獲客能力,最終目的還是要拉動銷售。但實話實說,雖然線上線下可用的方式、手段和工具越來越豐富,但是獲客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史彥澤坦言:“我們現在需要花較高的成本在線上吸引一個用戶註冊,還不能確定之後能否轉化為有效的銷售線索。”

CRM閉環,Perfect!

當初很多人不理解,“直播答題”為什麼能風靡一時,一場答題的獎金就達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廠商為什麼如此瘋狂砸錢?最簡單的原因,這是一種低成本的獲客方式。有人分析過,花椒《百萬贏家》的獲客成本平均為0.33元,這與很多App地推方式多達幾十元的獲客成本,以及企業級廠商數百元的的獲客成本,簡直就是白菜價了。

史彥澤曾經對著公司的十幾個市場營銷人員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們能夠因為精準投放而節省市場營銷費用,這就是很不錯的市場營銷成果了。”

營銷雲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量和吸引力,已經可想而知了。

數字化轉型就是更好的體驗

數字化營銷帶來的是營銷理念、方式和工具的革新。但它並不是全新的東西,在國外已經有廠商推出了非常成熟的產品,但是在中國,用史彥澤的話說,企業的營銷都是“粗放型”的,並沒有好好利用歷史數據,更沒有將營銷與銷售進行整合的意識。

今天,為什麼數字化營銷被快速推向前臺?其深刻的背景是席捲全球的企業數字化轉型熱潮。

曾幾何時,“80後”還被稱作新新人類,但是現在隨著“千禧一代”、“Z世代”的快速成長,這個世界已經屬於了“數字一代”。那些出生於“95後”的“數字一代”是玩著電子遊戲、刷著微信、騎著共享單車成長起來的,他們接觸的世界生來就是數字化的,同時他們也是“生長在雲上”的一代。

現在,還用再問為什麼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嗎?這是由數字化的生活、數字化的生產方式所決定的。順勢而為是我們能夠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

不過,筆者也聽到了一些中國企業用戶的質疑聲:數字化這個概念早已有之,現在又重新提起,是不是廠商在“炒冷飯”,或是為了銷售更多的軟硬件產品而搞出的噱頭?這一輪數字化轉型的新意在哪裡?這是廠商、用戶共同面對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一定是與企業實際的業務應用,甚至是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我們很早就在倡導的無紙化辦公不是數字化轉型嗎?移動化的生活、隨時隨地進行信息訪問和分享,這也是數字化。將一切不可度量、不可預測且需要人來干預的工作,變成可精確度量、可準確提前預測的自動化的業務、流程,這是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需求。將原來單點、單向的連接和交互,變成生態型的矩陣交叉的聯繫,這是數字化轉型追求的效果。簡單說,數字化就是一種更好的體驗、更好的連接,更便利的工作和生活。

CRM閉環,Perfect!

數字化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數字化同樣也在影響和改變著商業和企業的發展。無論是像SAP這樣的巨頭企業,還是以銷售易為代表的眾多成長型企業,都在談論重新定義CRM。重新定義意味著顛覆。顛覆是從細節而來,是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對於傳統企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史彥澤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新型互聯網時代的CRM可以將前端的內部流程,以及外部的經銷商、服務商、產品和終端客戶連接起來,並從需求端倒逼製造端的變革,只有如此,傳統企業才可能完成從製造商向服務商的華麗轉型。”

當前市場上的營銷自動化產品,大多侷限於活動管理或資料製作,尚沒有一個真正實現營銷自動化,且與SFA無縫連接,同時又能全面滿足中國本土企業用戶需要的營銷解決方案。銷售易的營銷雲見縫插針,一站式助力企業應對各種營銷挑戰,包括全渠道線索獲取,避免遺漏任何一個潛在客戶;自動線索細分,有針對性地培育客戶,提升線索轉化率;實現端到端的ROI分析,識別高效渠道,優化營銷投入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銷售易的營銷雲針對中國用戶特有的營銷環境和需求習慣,將微信、小程序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營銷渠道也一併納入其中,並增添了智能名片小程序等模塊,具備裂變傳播及獲客能力的前端觸角,有利於企業用戶抓住稍縱即逝的先機。

國外的同類產品,雖然起步稍早,功能強大,而且實現了營銷與銷售的一體化,但是並非天衣無縫。比如,一些國外廠商的產品,通常是通過併購,將不同的產品模塊,包括銷售、營銷、分析等組合在一起,在整體解決方案的兼容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而銷售易營銷雲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原生集成的,而且本地化功能更好。一些中國本地做市場營銷解決方案的廠商,通常是從單一的功能點切入,比如可以實現會議管理、海報管理等功能,有了最基本的線上監測流量的工具,就說具備了營銷雲的能力。不能把營銷雲簡單地當成一個工具,它是一個專業營銷的完整的、全功能的系統。

20年,CRM你變了沒有

1999年,Gartner率先提出了CRM的概念。它源於“以客戶為中心”的新型商業模式,是一種旨在改善企業與客戶關係的新型管理機制。CRM不僅僅是一個軟件,它是方法論、軟件和IT能力的綜合體,也是一種有效的商業策略。如今,20年過去了,隨著企業用戶需求的改變、信息技術的持續演進,CRM的內涵和實現也有了很大變化,顛覆已經悄然開始。

在銷售易的定義裡,CRM最終實現的是企業與客戶、夥伴、服務、數據、終端等領域的連接。能夠支撐從獲客到銷售再到服務,即企業與客戶之間完整閉環的公司,才能稱為CRM提供商。銷售易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儘早形成這個閉環,從銷售雲開始,到客戶服務雲、現場服務雲、智能分析雲,再到今天的營銷雲、IoT雲,一個完整的CRM閉環已見雛形。

在史彥澤看來,完整的CRM系統是由營銷管理、銷售管理和服務管理三部分組成,只有三者融會貫通,並與企業前端生態鏈相連接時,CRM才能實現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客戶關係的重塑。也正因為如此,史彥澤反覆強調營銷雲與銷售雲打通的重要性。

縱觀銷售易的整個產品線,“全連接”與“一體化”是兩個關鍵詞。產品線從前端營銷到中段銷售到後端服務的全覆蓋,實現客戶生命週期全流程的打通與連接,是為“全連接”;針對客戶關係管理的不同階段,提供完整、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是為“一體化”。

無論什麼樣的創新,最怕的就是“空中樓閣”,不能落地。就算“營銷雲”有72變,也要經過實踐檢驗。9月13日,銷售易第二屆用戶大會Engage2018將在北京舉行,屆時銷售易的全線產品會齊齊亮相,最新推出的營銷雲和IoT雲將是重頭戲。作為銷售易CRM全連接能力的關鍵一環,營銷雲能否堪當大任,你的親身體驗比任何花哨的描述都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