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誤會的隔閡後,我是否還要再見她?

想不想見,要不要見?這是最近我在思維的事。事隔三年,我即將前往絢麗所在的城市。想不想見,我心裡當然想,但是有沒有必要見?這樣的問話可想而知,我們之間勢必發生過什麼,如今有沒有必要再見面。

2013年2月2日,與絢麗第一次見面,雖然是初見,但彼此有很熟悉的感覺。之後我們一起共事,她是我的推薦人。我剛剛去的時候,那裡是屬於瘦田無人耕,經過我們的努力,二年之後,局面已形成耕來有人爭。在這二年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不斷有人干擾的情況下,依舊在努力耕種,當然能正常的耕種,也是與絢麗在背後的大力支持分不開。

經歷誤會的隔閡後,我是否還要再見她?

2015年7月,我們舉辦了一場大型的展會,我是總策劃人,為了方便異地操作,我在本地將所有事務都安排好,只剩下本地實地搭建布展工作。

當天,異地代表領來布展工人,工人想圖方便,桁架尺寸與噴好的燈箱布足足差了20公分,他們想草草了事,我不同意,據理力爭,最後工人妥協分毫不差的按圖搭建好了。隨我一行人員,在協調過程中,是在一旁看我與工人吵,之後與絢麗說我態度不好,口氣不好,臉色不好。

開會總結過程中,大家也各自檢討不足之處,這事情算是了了。誰知最後一天,有位日常一直與我配合工作,看上去老實巴交的小芹,找絢麗反饋我的問題,說是要幫助我成長。

經歷誤會的隔閡後,我是否還要再見她?

小芹這哪是反饋問題,簡直是在翻舊帳,她把過往二年中,日常的細節,人與事,已經不是說我口氣不好、臉色不好,態度不好,而是說我講話不如實。當時我也在一旁聽著,那時我聽著她說話,也不知道怎麼的,就想配合她講的臉色不好,當著絢麗的面,我板起了臉,眼睛瞪著小芹。

說真的,之前也有人反饋問題,我則是微笑的聽。可是那一次,我也不知道怎麼了,我竟然板起了臉,很嚴肅,這不是我待人的表情,因為我當時看到小芹提沉年舊事,就想著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沒反應過來她是要幹嘛。平時看上去悶不做聲小芹,在這個環節狠狠有咬了我一口,這一口很致命。

經歷誤會的隔閡後,我是否還要再見她?

廣欽老和尚開示語錄中講:“本來沒是非,你先說出來,便是是非、造口業。”小芹她不知道自己在造業,後來還轉了好多人的因緣,但她沒有這個負擔,因為她的行為被一些人擁護,說小芹維護了和諧,為元老們爭取了有利環境與地位。

小芹的這一出,直接影響到絢麗對我的信任,絢麗覺得我以前與她的反饋都不如實,她錯解了許多人。之後,桌面便重新洗牌,沒有交接,沒有給我解釋的機會,我成了一個什麼都不是的人。

現在,我不再參與絢麗的那些事務中,獨自發心做著自己的事情,想著因緣的變幻,我與絢麗配合的過程中,感覺她抗得很辛苦,體諒著絢麗的不易,我沒有再找她,因為那裡的模式、套路我再熟悉不過。

經歷誤會的隔閡後,我是否還要再見她?

如今,即將要前往絢麗的城市,我內心多了猶豫,感覺我們之間已經變了味道。講話不如實,想著這句話,我現在明白了,其實每段話能理解都什麼程度,能聽成什麼樣子,都是自己的種子、業力的原因,會聽成好的與不好的

二年努力的時間裡,對於絢麗,對於發心所做的事情,對於那裡的人,我內心無愧。若說慚愧的事情,無非小芹反饋之後,重新洗牌的那段時間,對於別人的毀謗、議論,我功夫不到家,做不到沒聽到、沒看到,住在境界中,無法收攝六根不外馳。

業力如此,緣已至此!你們說,我需要繼續再找絢麗嗎?也許也不是我找不找絢麗,而是人家要不要待見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