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好棋」 構築湖南水稻轉型發展新局面

紅網時刻見習記者 王義正 通訊員 周勝藍 長沙報道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年。作為全國水稻生產第一大省,在國家進一步降低稻穀最低收購價、出臺稻穀收購新政策的背景下,湖南省今年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圍繞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和品牌強農,以四大舉措促進水稻生產提品質、轉方式、增效益,加快實現產業轉型發展。

一是調優水稻生產佈局。在穩定傳統優勢區雙季稻生產的基礎上,根據水稻生產功能區佈局、溫光水資源、土壤地力、重金屬汙染等實際情況,調減非優勢區水稻面積,優化水稻生產佈局。全省水稻生產總面積比去年減少333萬畝,其中早稻比去年調減217萬畝,雙季晚稻比去年調減229萬畝,中稻和一季晚稻比去年調增113萬畝。

二是大力推廣高檔優質稻。通過發展高檔優質稻來促進水稻生產提質增效已經成為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種糧大戶和農戶的共識。近年來,湖南省將推廣高檔優質稻、調優稻米品質作為糧食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做優做強湘米產業工程為抓手,推動優良品種、生產基地、企業加工三個輪子扣齒連動,著力落實種子和訂單兩個關鍵環節,建設“一片一種”的高檔優質稻標準化基地。今年,全省建設米質達國標二等以上的高檔優質稻基地面積1100萬畝,比去年增加近100萬畝。如常德市今年在國道、省道沿線建設萬畝高檔優質稻示範片38個,推動全市高檔優質稻種植面積達到220萬畝,比上年增加34萬畝。鼎城區將鎮德橋鎮、謝家鋪鎮等條件較好的鄉鎮打造成整鄉鎮高檔優質稻示範區。在今年國家調低水稻最低收購價的情況下,高檔優質稻基本實現訂單生產,不愁賣糧難,且每百斤收購單價比普通稻平均高20元左右,每畝平均增收200元以上。

三是發展稻田綜合種養。今年,湖南省通過實施糧油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大力發展“高檔優質稻+蝦、魚、蟹”等模式的稻田綜合種養,推動全省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到370萬畝,比去年增加50多萬畝,每畝平均純收入3000元以上。如南縣今年在華閣鎮、南洲鎮、茅草街鎮等地打造了7個萬畝集中連片稻蝦生態種養示範基地,推廣高檔優質稻桃優香佔、兆優5431、盛泰優018+小龍蝦綜合種養模式,帶動全縣稻蝦種養規模發展到40萬畝,蝦稻穀全部實現訂單收購,為區域內種糧大戶、合作社等增收1.6億元。

四是打造稻米公用品牌。一方面,在神秘的大湘西打造“湘西仙米”公用品牌,實現好山好水出好米;另一方面,重點支持打造“常德香米”“南洲蝦稻米”“永順松柏大米”等地方區域公用品牌,用品牌引領生產、拓展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