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蘇北地區農村羣衆集中居住,農民有幾點期盼

  謝二先生來拉呱,今天拉啥呱?拉拉農民集中居住

吧!

推進蘇北地區農村群眾集中居住,農民有幾點期盼

         01

  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7月23日至24日在南京舉行,“推進蘇北地區農村群眾按照城鎮化規律集中居住”是本次全會釋放的信息,也是蘇北群眾關注的焦點。

  農民集中居住,在蘇北不是新生事物。每個鄉鎮都有農民集中居住區,有的建在集鎮區,有的建在農村。總體上看,蘇北地區農村群眾住房水平普遍不高。集中居住後,農民的住房水平確實提高了,但生活水平未必隨之提高。

  一句話,農民集中居住,有得有失。推進農民集中居住,有必要把得的部分做得更大,把失的部分儘量降到最小。誰都希望住上寬敞漂亮的大房子,但另一方面,誰都知道住上寬敞漂亮的大房子需要付出一定代價。對於集中居住,農民有幾點期盼。

         02

  第一,希望集中居住的房子是獨門獨院的兩層小別墅。這點不難理解,因為現在農村居住的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的腿腳多少有點不得力,尤其是女性,骨質疏鬆是通病。如果建成5+1的多層住宅樓,底樓必然是車庫和儲藏室,名義上的一樓其實是二樓。別小看這十幾階樓梯,褪腳不方便的人爬起來還真要費一番勁。何況,一棟樓裡一樓就那麼幾戶,更多的樓層是二、三、四、五,老人爬這麼高的樓就更吃力了。

  如果戶型為獨門獨院的兩層小別墅,那麼老公倆可以住一樓,二樓留給兒子和女兒偶爾回來時住。在已經入住集中居住區的農民裡,很多老人都是住在底樓的儲藏室和車庫裡。這些儲藏室和車庫面積本來就不大,還要劃出一部分作為廚房和衛生間,再放張床,老人又喜歡在屋子裡堆這放那,想想看,生活質量能高嗎?

  事實上大多數農民是不希望住進高樓裡的。農村的房子主要是父母在住,年輕一代基本上都在城市裡買房子了。有部分農村年輕人在城裡買不起房,但基本上也在鄉鎮買了房子(除了政府主導的集中居住房,每個鄉鎮都有大量的無產權房,以多層為主)。父母通常是不願意和兒子住在一起的,一來爬樓太累,二來主要是婆媳關係難搞。如果是在鎮區集中居住,想住上獨門獨院的兩層小別墅難度是很大的。因此,農村人還是希望在村裡集中居住,將來自己百年以後,兒子老了還可以繼續回來住。

         03

  第二,希望新房質量好。農民集中居住區的房屋,由於性質、售價等原因,質量都不是很好。因為建設成本低,房屋質量要比商品房差很多。尤其是頂樓,漏雨現象比較常見,修來修去都除不了根。農民都希望,不論是將來建兩層小樓還是多層,房屋質量一定要有保證。

          04

  第三,希望新小區硬件管理到位,水電正常供應。鄉鎮的所有小區,包括農民集中居住區在內,停水停電是常態。住在四五層的住戶,寒暑天經常沒水(冬天水管結冰,夏天用水高峰期自來水廠控制用水,即使是春秋天,因為水壓低,四五層住戶也經常上不去水,要到下面的人家借水吃)。另外,從表面上看,鄉鎮小區的硬件配套是比較齊全的,健身設施、綠化、路燈等都有,但管理比城區差得很遠,壞了無法得到及時修繕,重建輕管現象嚴重。以上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花大力氣解決的,最關鍵的是需要花錢。

         05

  第四,希望拆遷補償到位。農村群眾共同的願望是能夠一平方米換一平方米,拆遷不用多花一花錢,只掏裝修的錢。在鄉鎮,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簡單裝修要4—5萬元,有不少人還是掏不出來的。因為他們全家攢了多年的錢,基本上都被兒女拿去買房、買車或者做生意之類用掉了,還有的借出去了(有可能有借無還)。很多人家名義上可能不差錢,但要說拿現金出來,還真拿不了多少。現在農村拆遷,只補償宅基地上的房屋,並且房屋需要是被之前認定的面積,群眾擅自加建的是不補償的,宅基地也不補償一分錢。市面上商品房以及小產權房價格都在飛漲,拆遷補償卻不見漲,甚至越來越低,農民意見很大。當然,一平方米置換一平方米,這不大現實,但補償應該合理,不能讓農民借債或貸款才能住進集中居住房。如果是那樣,還不如就住現在的房子——現在的房子是不怎麼美觀,但也不會倒塌,不存在安全問題。如果是借債住新房,全家都要勒緊褲腰帶過好些年苦日子,要那面子有何用?

         06

  你對農民集中居住有什麼期盼?請在文章下方寫下你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