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苏北地区农村群众集中居住,农民有几点期盼

  谢二先生来拉呱,今天拉啥呱?拉拉农民集中居住

吧!

推进苏北地区农村群众集中居住,农民有几点期盼

         01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7月23日至24日在南京举行,“推进苏北地区农村群众按照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是本次全会释放的信息,也是苏北群众关注的焦点。

  农民集中居住,在苏北不是新生事物。每个乡镇都有农民集中居住区,有的建在集镇区,有的建在农村。总体上看,苏北地区农村群众住房水平普遍不高。集中居住后,农民的住房水平确实提高了,但生活水平未必随之提高。

  一句话,农民集中居住,有得有失。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有必要把得的部分做得更大,把失的部分尽量降到最小。谁都希望住上宽敞漂亮的大房子,但另一方面,谁都知道住上宽敞漂亮的大房子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对于集中居住,农民有几点期盼。

         02

  第一,希望集中居住的房子是独门独院的两层小别墅。这点不难理解,因为现在农村居住的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腿脚多少有点不得力,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是通病。如果建成5+1的多层住宅楼,底楼必然是车库和储藏室,名义上的一楼其实是二楼。别小看这十几阶楼梯,褪脚不方便的人爬起来还真要费一番劲。何况,一栋楼里一楼就那么几户,更多的楼层是二、三、四、五,老人爬这么高的楼就更吃力了。

  如果户型为独门独院的两层小别墅,那么老公俩可以住一楼,二楼留给儿子和女儿偶尔回来时住。在已经入住集中居住区的农民里,很多老人都是住在底楼的储藏室和车库里。这些储藏室和车库面积本来就不大,还要划出一部分作为厨房和卫生间,再放张床,老人又喜欢在屋子里堆这放那,想想看,生活质量能高吗?

  事实上大多数农民是不希望住进高楼里的。农村的房子主要是父母在住,年轻一代基本上都在城市里买房子了。有部分农村年轻人在城里买不起房,但基本上也在乡镇买了房子(除了政府主导的集中居住房,每个乡镇都有大量的无产权房,以多层为主)。父母通常是不愿意和儿子住在一起的,一来爬楼太累,二来主要是婆媳关系难搞。如果是在镇区集中居住,想住上独门独院的两层小别墅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农村人还是希望在村里集中居住,将来自己百年以后,儿子老了还可以继续回来住。

         03

  第二,希望新房质量好。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房屋,由于性质、售价等原因,质量都不是很好。因为建设成本低,房屋质量要比商品房差很多。尤其是顶楼,漏雨现象比较常见,修来修去都除不了根。农民都希望,不论是将来建两层小楼还是多层,房屋质量一定要有保证。

          04

  第三,希望新小区硬件管理到位,水电正常供应。乡镇的所有小区,包括农民集中居住区在内,停水停电是常态。住在四五层的住户,寒暑天经常没水(冬天水管结冰,夏天用水高峰期自来水厂控制用水,即使是春秋天,因为水压低,四五层住户也经常上不去水,要到下面的人家借水吃)。另外,从表面上看,乡镇小区的硬件配套是比较齐全的,健身设施、绿化、路灯等都有,但管理比城区差得很远,坏了无法得到及时修缮,重建轻管现象严重。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最关键的是需要花钱。

         05

  第四,希望拆迁补偿到位。农村群众共同的愿望是能够一平方米换一平方米,拆迁不用多花一花钱,只掏装修的钱。在乡镇,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简单装修要4—5万元,有不少人还是掏不出来的。因为他们全家攒了多年的钱,基本上都被儿女拿去买房、买车或者做生意之类用掉了,还有的借出去了(有可能有借无还)。很多人家名义上可能不差钱,但要说拿现金出来,还真拿不了多少。现在农村拆迁,只补偿宅基地上的房屋,并且房屋需要是被之前认定的面积,群众擅自加建的是不补偿的,宅基地也不补偿一分钱。市面上商品房以及小产权房价格都在飞涨,拆迁补偿却不见涨,甚至越来越低,农民意见很大。当然,一平方米置换一平方米,这不大现实,但补偿应该合理,不能让农民借债或贷款才能住进集中居住房。如果是那样,还不如就住现在的房子——现在的房子是不怎么美观,但也不会倒塌,不存在安全问题。如果是借债住新房,全家都要勒紧裤腰带过好些年苦日子,要那面子有何用?

         06

  你对农民集中居住有什么期盼?请在文章下方写下你的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