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造全球最貴最強航母,還未正面開戰就被美國連人帶船沉入大海

日本舉傾國之力、花費2500億日元建造的“信濃”號航母,是美國福萊斯特級超級常規航母服役前,人類歷史上最為巨大的航母。

日本本希望藉助該航母在海上大展神威,挽救日本在太平洋上被挫敗的命運。但不爭氣的是,該航母卻在首航(並且還是緊急轉移而非作戰的行程中)中就被美國潛艇擊沉,1000多號人連帶艦長一併葬身魚腹。

日本造全球最貴最強航母,還未正面開戰就被美國連人帶船沉入大海


信濃號航母的艦體本來是日本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但在1942年中途島海戰損失4艘重型航母后,被緊急下令改造成巨型的裝甲航母,從而恢復日本航母部隊在太平洋上的優勢。

信濃號航母在當時花費的錢相當於2500多億日元,摺合人民幣170億人民幣。雖然與中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所花費的500~700億人民幣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但是的滿載排水量已經高達70000噸,比現今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航母還I要多10000多噸。

日本造全球最貴最強航母,還未正面開戰就被美國連人帶船沉入大海


信濃號航母最為顯著的特點則是其防護能力,可以說就是加裝了硬甲殼的航母。在戰時情況下,信濃號航母充當衝鋒陷陣、吸引火力的角色。防護能力較差的航母則緊隨其後,儘量躲避炮彈的攻擊。

在二戰進入最後階段的時候,日本為了儘快扭轉太平洋上的不利局勢,打出了“建成信濃就是拯救日本!”的口號,但也是這一緊急趕工給信濃號留下了致命的缺陷和不足。

日本造全球最貴最強航母,還未正面開戰就被美國連人帶船沉入大海


在1944年11月信濃號建成進行海試後,為躲避空襲則打算由橫須賀開到防空火力密集的吳港避避風頭。但是就是在進行首航躲避的路上,卻不幸遭遇了美國的“射水魚號”潛艇。

因信濃號趕工而出現的質量問題,導致信濃號在緊急推進的過程中很快就損壞了一根推動軸,這一突發狀況導致航速暴跌到10多節的低水平,從而給射水魚了充足的時間來進行尾隨攻擊。

就在信濃號在走Z字線躲避追蹤的時候,卻把整個側舷暴露給了美國潛艇。美國潛艇抓住機遇齊射6枚魚雷後緊急撤退,命中4枚。而這4枚魚雷打在信濃號航母上,竟然沒有造成重創,於是艦長下了全速擺脫潛艇的命令。

日本造全球最貴最強航母,還未正面開戰就被美國連人帶船沉入大海


就在全速航進的過程中,因為日本材料和敢工問題,劣質鋼材導致破洞被海水越衝越大,而趕工造成的密閉艙門卻達不到嚴絲合縫,進而更多的海水不斷的灌湧進來,航母速度越降越低,越來越傾斜。最終在首次出航的第17個小時宣告沉沒,包括艦長在內的1000多人也被大海吞沒。

日本在二戰的瘋狂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也正是這樣的瘋狂才造就了二戰期間如此強悍的海軍戰鬥力。若是放在當代,對日本的野心也是不能掉以輕心的,還希望美國能嚴守這一條底線,別最後弄的玩鷹的被鷹啄了眼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