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博物館裡還有多少北魏時期留下的文物?

邏輯文史游


大同,這個曾經的北魏王朝的舊都,曾經在公元398年北魏拓跋珪遷都於此,並在此創造出了輝煌的北魏文明,故而在大同幾乎很容易見到北魏古都的遺存,最有名的莫過於大同西邊的《雲岡石窟》,在這裡石窟中遺存了大量北魏皇家主持修建的佛教題材的佛像遺存。除了這些,在大同也出土了很多北魏王朝的名人墓葬,在其中發現了大量北魏時期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北魏琅琊王司馬金龍與其妻姬辰的合葬墓。在這個墓葬中出土了不少國家一級文物,並保存於大同博物館,成為了這裡的鎮館之寶。筆者親自探訪了這裡,並且實拍了這些文物的照片,給大家一飽眼福。

這第件國寶是國務院規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國文物之一的“北魏司馬金龍漆屏風畫”。漆屏風用木板製成,出土時較完整的有五塊,遍讀朱漆然後作畫,有黃色墨書榜題和題記。其尺寸大概有1.6個平方米,保存相當的完美,至今可以清楚的看到上面由古人親筆的繪畫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畫,此中有帝舜格守孝道的故事,班捷仔辭成帝同乘輦故事等,人物有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等,這塊北魏時期的漆屏是北魏時期遺留下來的極為珍貴的實體文物,絕對可以讓前去刷館的朋友不虛此行。

由於篇幅有限,筆者今後還會陸續的發一些親手實拍的大同博物館的文物遺存,歡迎關注。謝謝觀看。


老豬的碎碎念


大同是北魏時期的都城。從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遷都於此,到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將都城前往洛陽,在此之間的近百年裡,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都是北魏的都城,也是當時我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在山西大同,曾經出土過不少北魏時期的珍貴文物。而時至今日,在大同,還保留不少與北魏文化相關的地名、街道名,如魏都大道、平城橋等。下面,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些大同市博物館內收藏的北魏文物。

大同市博物館坐落於大同市御東新區。這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元代廣寒宮影青釉瓷枕、遼代琉璃棺、北魏葡萄童子紋鎏金高足銅杯、北魏石雕帳座、北魏漆屏風畫。其中的後三件藏品均為北魏時期留下的文物。其餘的館藏北魏文物還有彩繪陶牛車、青瓷唾壺、陶狗、釉陶多枝燈等。

  • 北魏葡萄童子紋鎏金高足銅杯

北魏葡萄童子紋鎏金高足銅杯出土於大同城東軸承廠北魏遺址。該文物整體呈弧形,下接高足。杯壁上的圖案為葡萄藤蔓和童子。

  • 北魏石雕帳座


該文物出土於北魏司馬金龍墓。它的下半部分為方形的底座,上半部分是覆盆形。雕花造型細膩而傳神,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 北魏漆屏風畫

大同市博物館的這件藏品同樣出土於北魏司馬金龍墓。畫面富麗而精巧,裝飾性極強,內容為古代帝王將相等的相關故事。


山西新聞網


北魏,是大同數千年建城史中的一個重要時段。

大同,也是北魏不到200年“生命期”中的重要點,因為它有97年將大同作為首都。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是

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時大同叫做平城,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遷都於此,至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為止。

北魏佛教盛行,分別在大同和洛陽留下了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等歷史遺蹟。其實,在如今的大同博物館,關於北魏的文物還有不少,這裡甚至是全國北魏時期文物最集中、最豐富的地方。

走進大同市博物館,一幅《北魏貴胄出行圖》大型壁畫格外引人注目。這幅大型壁畫位於共享大廳的正門對面,以整面跨層弧形牆為背景,高約15.5米,寬約50米。壁畫中浩浩蕩蕩的出行隊伍分前、中、後三段。前段為導騎隊和鼓角吹號的騎兵,後段為“甲騎具裝”騎兵。較為複雜的中段,左右兩列為身著獸毛外翻披衣、頭戴風帽、手持長槊的步兵護衛,中間前部依次為鼓樂隊、儀仗隊、伎樂雜耍隊,然後是近衛騎兵護送下的引導車輛、貴胄車輛、殿後車輛。所有人物服飾均以鮮卑服飾為主,與中原漢家穿戴截然不同。但隊列秩序、儀仗器物等又大量依據中原禮制,整個畫面給人一種強烈的民族融合的印象,堪稱北魏時期社會生態的真實寫照。



此外,在大同博物館,還有北魏時期的牛拉鐅甲車、司馬金龍墓石雕帳座、司馬金龍墓石雕棺床、司馬金龍墓漆屏風畫等眾多出土文物,甚至整個博物館二層都被用來展示北魏的歷史沿革,以及北魏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比重不可謂不大。這些文物共同向現在的人們展示著1500年前北魏時大同的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