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爲什麼就沒有養老錢呢?

用戶94945097419


既然現在去討論,那這裡只說那些60歲以上的純粹的農民(在城裡常年務工或已定居的除外)為什麼沒錢養老?

這些人絕大部分是1960年以前出生在農村,那代人思想觀念的侷限性導致每家平均要生3個小孩,至少也是生2個,這些孩子也就是我們說的“八零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社會發展水平根本沒有多少打工機會,農村家庭絕大部分收入還是來源於種地,也就是這些人不是不想出去打工,而是沒地方去,只好挖空心思把幾畝土地種好,要知道幾畝地收到的幾千斤糧食先上交國家1/3所謂的公糧,剩下的1/3要留作一家老小的口糧,剩下1/3出售後都不夠孩子上學,所有那時候普通農家很難供的起2個孩子同時完成學業,中途輟學的比比皆是,都是東拼西湊。

時間到了21世紀,城市需要發展也能提供很多機會,但我們討論的這些人大部分年齡差不多都過了45歲,這個時候很多人被迫選擇進城務工,但是隻能做一些保安,建築工人,這些出賣勞力的工作,工資低的可憐,這些工作指望交保險?誰給他們交?就算出了工傷好多都是自認倒黴,年底能順利拿到工資回家就算是幸福的事了,要知道這些錢絕大部分都用於建新房或修復老土房子,能存下錢的家庭微乎其微。

近些年,當社會平均工資逐年上升,務工環境也越來越好,可是回頭再看一下這些人,大多都已經蒼蒼白髮,幾十年奔波勞苦,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回到農村,體力已無法支撐他們再去耕種土地,到了養老的年紀,卻沒了收入,兒女混的好一點的,可以補貼一點給他們,尷尬的是很多“八零後”這時候為了能在城裡,壓力比他們父輩更大,部分農村父母省吃儉用可能還要倒貼兒女。

回顧他們這輩子,為了家庭同時為城市建設,國家發展也做了巨大貢獻,當他們這輩人老了疾病纏身無助的時候,我們應該反省是,是他們真的不夠努力嗎,還是農村養老制度的歷史缺失,長期社會分配製度的不公平?

這時候以國家的名義為他們提供適量的補助,讓他們安度晚年,那也算是這個社會最大的功德了。


江山石


為什麼農民沒有退休金,特別是六十五歲以上者,在頭上議論時反差很大,大部人都認為農民到了這個年齡應該享受退休金,理由有二,

第一貢獻大,這些老農民大部分時問過的是大集體的生活,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四十多年的時間裡,農民沒有自主權,都長年在田裡勞動,所得的收入,由生產隊分配,生產隊首先要交公糧,農業稅,皮棉,油脂,生豬等等,最後才是農民的口糧,而口糧則是以原糧為主,所以農民大半生都過半飢半飽的日子。同時勞動一年的農民是分不到錢的,一年一個整勞力只能分到幾十元,

第二是整治水利,當時國家經濟也下好,興修水利的特大工程都農閒時農民完成的,象挖通河道,象我們這個地的裕溪河工程,農民幾乎全部出動,好幾十萬農民起早摸黑挑了幾個月,到了臘雲才回家,這些大型工程,國家沒有一點補貼,全部是自代伙食,自煮自吃的,

另外一點就修公路,和公社的辦公房子,公社衛生員,學校這些設施都是農民提供包括瓦,磚。石,沙都是農民建成的。

因為當時國家是困難時期,國家政策是以農養工,以農養商,以農養城,所以工人,,店員,幹部都是拿工資的,為了城裡各行各業的人員安定,實行定給制,就發票開始了,有糧票,布票,肉票,油票,或者是供應卡。而農民是沒有這些票或者卡的,(布票農民發的)。如果農民需要可以以糧食換的,

那麼現在為什麼有些人說老農民不該有養老金呢,原因是兩種:

第一種現在城市裡退休金,是城裡人年復一年交保險,日集月累到了退休才領到退休金,農民沒交所以只應領,

第二點是城裡的工人,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人下崗,自謀職業,而旦工人不象農民沒有田做。,所以工作很難找的,雖然到了退休時能拿到退休金,但是還需要交足十五年的社保,所以說下崗職工日子過的也不好,

第三是發聲的人都是小青年,他們不知道解放後,工業,農業,商業的發展過程,所以什麼時候什麼政策不瞭解,拿現在情形看過去,所以發音就不一定正確了。

通過以上敘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根子的所在,就是現在看不到過去,也說明國家對農民的政策不連貫,如果九十年代要求農民和工人,幹部一樣參加保險,那有七十八十歲的老人還在田裡找生活。


安徽巢湖記憶


說明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的優良品質,中國農民是主要載體,他們樸實到了只知奉獻,不願索取。

大集體時,他們奉獻了土地無怨言,奉獻了兒女無怨言,奉獻了糧食無怨言。新時期,又到城裡流身汗,城市高樓起來了,他們得到的報酬少無怨言,他們甚至認為別人得到的是應該的,自己少得也是應該的,整天樂呵呵的不爭辨。就這樣,有些人才看不起他們,還冷語相加,而他們也只是回頭冷眼看一看。

給他們一點,他們感恩,不給他們,他們也不爭辨。

他們真的傻嗎,不,他們不傻,主要是祖國的優良傳統,在他們樸素的行為中發揚和光大,他們是真正托起工業,托起城市的人,哪些所謂的能者,好好想一想吧!


春日之虎


我不曉得你為什麼不努力奮鬥、努力掙錢,卻天天盼著天上掉餡餅?我只知道,我的努力、我的付出、我的貢獻決定了我今後的生活,我只埋頭朝我的目標奮鬥,我不眼紅別人,不怨天尤人。所以,我有了房子、車子、家庭、穩定的工作。雖然只是十萬的車,也還要交房貸,依然要努力工作,我依舊覺得幸福。一句視頻裡的話:回家好好努力去吧!

當然,我這話主要講給七、八、九零以後的人聽。至於之前老一輩農人,確實為國家建設無私奉獻過,流過汗、流過血。國家目前的做法主要是老人補貼、農田補貼、醫療合作等惠農政策,逐步向“老有所養”靠攏。但要實現人人有退休金,以現在的國力,應該還做不到。國富民強之日,老有所養之時。我很討厭有人籍此藉口,以圖攪動民怨、擾亂社會,畢竟作為普通百姓,最嚮往的還是安定、祥和,不是社會動盪、無以聊生。我常回家,過年給老人拜年,聽到他們講的是:現在的社會真好過。這是千真萬確的事。他們沒有有些人想的複雜、奢望的多,純樸、感恩、知足是他們的本質。他們對目前的社會現狀是滿意的,我確信。


蒼蒼銀兒


因為工人階級是純粹的無產階級,離開工作崗位將一無所有,所以過去一直由國家發放退休金以養老,現在則是購買養老保險。農民要是也購買養老保險,保險金也是有的。另外,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領導!你地明白?呵呵開個玩笑


老兵148040250


樓主你好,想要在退休之後有一份固定的養老金的待遇,那麼就需要在年輕的時候參保一份養老保險,只有參保養老保險,並且按照國家規定的內機交費年限超過15週年,那麼這樣的話才能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之後,按月享受養老金的待遇。

當然,不論是農民還是城市裡的工人,都要依法參保,這個養老保險才可以享受到養老金的待遇。那麼國家也針對農民地區出臺了一項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因為這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他交費比例是比較低的,每年交費200元到2000元不等,然後也是交納超過15年就可以享受養老金的待遇。

所以說農民朋友,可以根據個人的經濟能力去選擇不同的交費檔次,如果經濟條件好,那麼繳費可以選擇高一些,這樣的話,退休之後也可以領到更多的養老金的一個待遇。


社保達人工作在電力


因為老百姓是大多數人,大多數人必須是社會最底層,最底層的人,除了幹活還是幹活!如果反過來,你讓馬雲去種地去!自古造反之人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給老百姓洗腦!哈哈,間接的說,你想造反麼?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叫染洛夕


農民在中國的地位不同,註定了不同的命運。在沒有實行社保前公務員工人教師等都沒自己出錢買過,而且現在公務員同樣是國家補貼個人只是過路而已也不自己掏腰包,這些同樣享受著退體工資待遇。農民的職業是終身的,所以就是幹不動了也沒有退休二字。


同在45501903


小篇是無話找話說:農民沒有退休金?農民工不買養老保險有退休金嗎?工人不買養老保險有退休金嗎?你找你媽些逼話來說。退休金又不是免費福利、你娃不買養老保險到老死你照樣不會有養老金。


偵緝隊長1


城裡六十五以上的老人在八十年代交養老金嗎,養老保險存什麼時候祘出的,為什麼現在退休金年年長。都在二千到三千元以上.而一說農民養老金就有人反對,看來農民只能永世受苦.沒有好日子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