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度嫌疑人》:終究是是枝裕和啊

作為盛產推理懸疑的島國日本,是枝裕和也不可免俗地拍了這種類型的電影,好比徐克去拍的那部《女人不壞》。你就會想,這些男人為什麼非要逞強,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第三度嫌疑人》:終究是是枝裕和啊

輕微感冒的時候把這部電影看完了。“冗長緩慢無聊,靠大段的對話推進劇情,”這是很多人對這部電影的共識,但他們不知道,這就是是枝裕和的心頭好。用家庭劇的方式拍推理懸疑,我想這也是是枝裕和的獨有特點,很多朋友都看不懂,我想是他們從根本就沒明白是枝裕和就沒打算拍一部推理懸疑劇,所有的包裹,內裡終究是是枝裕和一貫的親情倫理。

《第三度嫌疑人》:終究是是枝裕和啊

那些以為這會是東野圭吾的《白夜行》或《踏雪尋梅》的朋友,就不要費勁心血地找資源了。喜歡喝烈酒的人,永遠不懂茶的味道。可惜這泡茶,取了個酒的名字。

《第三度嫌疑人》:終究是是枝裕和啊

“道德是金絲雀,要麼豢養要麼放逐;正義是十字架,要麼佩戴要麼焚燬。律師猶如盲人摸象,每次摸到鼻子或耳朵,就以為真相確鑿無疑;兇手是一件容器,容不下貧窮和憤怒,殺了兩次人。道德的律師聯手正義的法律,判決死刑,此乃第三次殺人。害怕麻煩的欲言又止,陷入迷霧的仰天長視,死亡是審判還是救贖?”

《第三度嫌疑人》:終究是是枝裕和啊

值得慶幸的是,是枝裕和終於有了「電影」意識,多處模糊真實與謊言的雙重曝光,信任與制裁的反向審判最終被虛妄的正義感沖刷,循環的拉鋸戰耗盡上帝自尊;還是家庭劇的拍法,充斥著太宰治附身的創作者自述,甚至引出「生而為人」的怨艾。

《第三度嫌疑人》:終究是是枝裕和啊

片名的“第三度”是三種不同的殺人動機,全片都圍繞著這個展開,但還是法官利落,“死刑”,堅決死刑。

在這個浮躁且光怪迷離世道上,我們是否都缺失了緩慢閱讀的能力,一味追求地快進,能不能安靜下來,像是枝裕和般地流動,不急不躁。

《第三度嫌疑人》:終究是是枝裕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