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成都樓市風向發生了微妙變化

昨天,雙流一樓盤取得預售證。也許很多人都沒意識到,成都樓市的風向又在發生微妙變化


昨天傍晚,成都樓市風向發生了微妙變化

該樓盤部分房源單價超過了2萬元(價格區間為16000-21000元/平米),比很多主城區房源都貴。

這是成都實施限價搖號政策以來,單價首次出現單價超過2萬的普通住宅。

該樓盤的樓面地價不算誇張,去年年底,開發商拿下這塊44.5畝的地塊時,樓面價為7600元/平米,並非很多人“印象流”認為的萬元地塊。

在這之前,一些拿地價格更貴的樓盤,開盤價都沒有到達這個數字。比如中南溫江項目上熙府,拿地價格為9800元/平米,而開盤均價“僅”15850-19490元/平 米(含3268.84元/平米精裝標準)。

僅從該項目來看,儘管這是開發商旗下高端序列,儘管是精裝(精裝標準3308元/平米),但無論怎麼算賬,開發商都應該算得過來。

結合今年7月1日,成都房管局上線《成都面對面》時的表態,我們有理由推測,這是“房價與地價聯動機制”在開始發揮作用。彼時,房管局表示,已“注意到一些地塊地價與房價倒掛現象,正與國土局進行溝通,研究房價與地價的聯動掛鉤機制”。

自成都出臺限價限購政策以來,成都樓市已不復以往的火熱,除了出現越來越多的冷場樓盤,開發商在土地市場上的熱情也在消失,不僅地塊底價或低溢價成交成為常態,一些典型房企彷彿隱形,很少出現在近期土拍市場。

這種現象其實可以歸結市場信心。市場信心不足,開發商自然會失去熱情,而這同樣適用於購房者,追漲殺跌從來是購房者秉持的置業觀。

昨天那個雙流項目拿到的價格,更像是成都樓市挽回信心的信號:

如果7600元/平米樓面價的樓盤都能拿到超過2萬元/平米的預售價格,那在地價房價聯動掛鉤機制下,那些萬元以上樓面價的項目是不是也可以此類推?

接下來,我們就有機會驗證這一切。

據我們瞭解,剛剛拿證的同屬雙流的中鐵建西派國樾,價格約在1.8-2萬/平米,該項目的三宗土地成交樓面地價分別是8900和8950元/平方米。此外,同區域的中海雲麓世家置業顧問也稱,項目將於十月開盤,售價參考周邊樓盤價格,而這個項目的樓面地價為10880元/平方米。


即使是本月沒有取得預售證可能的同區域開發商綠城和金地,也都發話,今年會有產品面世。金地方面稱,9月28日,金地悅瀾道項目售樓部將亮相,會盡快擇機開盤,首批次將推出洋房產品。而綠城在本月初舉行了分享會,稱今年會有產品面市。這兩家在華府區域的地價分別是8500元/平方米和10900元/平方米。

如果以文章開頭所提及的樓盤作為參照,上述雙流樓盤的拿地價格都比它高,那麼,部分房源價格超兩萬,會不會成為常態而如果把眼光放大到成都,一二圈層很多區域都有樓面價超萬元的高價地,他們能否藉此迎來入市機會要知道,這些地大都是在2017年拿下的,已經“耽擱”了太久,更不用說2016年的高價地。

實際上,和一些購房者的“感覺”不同,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8月統計數據顯示,15個熱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的只有一個,同比下降的只有2個。

擴大到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也僅廈門環比微跌0.1%,南京、北京持平,其餘67個城市房價全部上漲。

而成都的情況,如下圖所示:

昨天傍晚,成都樓市風向發生了微妙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