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一座「四分五裂」卻倔強生長的城市!

龍海是福建一座很特殊的城市。今日,“福建熱搜”想帶您瞭解一下這座城市半多個世紀的歷史變遷,也感受她倔強生長、不斷前行的脈動。

在漳州這座千年古城,人們常說先有龍溪,再有漳州。龍溪縣,是福建省舊地名,大致位於今福建省漳州市。始置於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史事滄桑,政區演變繁複,連綿至今已有1000餘載。是閩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而龍海正是龍溪“正統血脈”的所在與延伸。她的歷史紛繁而複雜,我們簡略地從解放後開始說起。

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入福建,龍溪、海澄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漳州軍事管制委員會。龍海人民迎來了新天地。

當年0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原第五行政督察區改為第六行政督察區,設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0月,龍溪、海澄屬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5年3月,改龍溪地區為龍溪專區,成立龍溪專員公署。

從這個階段開始,龍海的“分減”便逐步開始了。

重點一: 1958年10月,同安縣從晉江專區(管轄泉州大部、莆田)劃出改隸於廈門,1970年8月,再劃歸晉江地區,1973年9月,歸隸廈門市至今 。1958年8月,海澄縣海滄、新垵2鄉劃入 福建同安縣,現在劃屬於廈門海滄區。你能想得到,如今廈門的發展重地、主要港口基地海滄昔日是屬於龍海的嗎?

龍海:一座“四分五裂”卻倔強生長的城市!

今日海滄

1960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龍溪、海澄合併為龍海縣,屬龍溪地區專員公署。龍溪的古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龍海這一新地名。

重點二:1961年6月,龍海縣天寶、浦南2個公社,以及九湖公社3個生產大隊、步文公社1個生產大隊和後房農場劃歸漳州市。也就是說今天薌城的天寶、浦南原來也劃歸龍海。

龍海:一座“四分五裂”卻倔強生長的城市!

今日天寶

時代的腳步不斷向前,龍海的區域調整也緊跟不斷。

1980年10月,龍海縣革命委員會改為龍海縣人民政府,仍屬龍溪地區行政公署。

1993年5月,龍海縣撤縣設市(縣級市)。這一階段的龍海正處在其發展的頂峰時期。角美鎮的臺企、榜山鎮傢俱生產、九湖花卉、海澄和東園鎮食品生產等產業蓬勃發展。那時的漳州工業經濟尚未起步,而龍海是為數不多的工業強縣(市),90年代至2000年之間的龍海風頭一時無兩,與當初泉州最“紅”的晉江、石獅等地相提並論。也是那時候起,龍海在漳州的行政地位不斷提升,龍海市委書記一般兼任漳州市委常委。

然而,也在那時,龍海的一些“黃金區域”也逐步分離開來。

重點三:1996年9月,國務院批准析龍海市步文鎮(除2個行政村外)和郭坑鎮劃歸新成立的漳州市龍文區。這一調整早就了今日的龍文區。2017年,龍文GDP首破二百億元大關,人均GDP首破1.8萬美元,排位全市第一。(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標誌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龍海:一座“四分五裂”卻倔強生長的城市!

今日龍文區

重點四:2010年4月,國務院批准龍海市管轄的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為港尾鎮)升級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直屬於漳州市政府管轄。而其實在1992年,在交通部與福建省的共同推動下,這裡就由百年央企招商局集團主導,開發創辦了漳州開發區。如今的漳州開發區已由一個小漁村成為了一座濱海新城,成為廈門、漳州許多人置業、投資的重要方向。並建成一批萬噸級泊位,形成糧食、木材、鋼材三大集散中心和金屬製品加工業、交通機械製造業、糧油食品加工業三個臨港產業頗具規模。

龍海:一座“四分五裂”卻倔強生長的城市!

今日漳州開發區

重點五:2012年1月,國務院批准龍海市角美鎮劃歸新成立的漳州臺商投資區,並由漳州市單列管理。這一重大改變對龍海有著極其無比重要的影響。角美歷來是龍海最主要的經濟版塊,一是發展質量好。以臺企為例,自1991年第一家臺資企業入駐以來,角美就有臺資企業161家,總投資約65億美元,涵蓋食品飲料、特殊鋼鐵、電子家電等主導產業,臺塑、統一、泰山、燦坤、福貞、長春化工等臺灣六大上市集團均在區內投資辦廠。角美的析出一度令龍海“元氣大傷”。

龍海:一座“四分五裂”卻倔強生長的城市!

臺商投資區

時間的指針轉到近年,龍海的變化還在繼續。

重點六:2013年12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將龍海市顏厝鎮、九湖鎮劃歸新成立的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目前由龍海市協助管理。而今的漳州高新區正加快推進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產城融合為支撐,努力構建經濟發展高質量的新格局,大健康產業園、智能製造產業園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園等高端智造基地先後落地,“五湖四海”的許多項目也落戶於此,漳州高新區成為了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海:一座“四分五裂”卻倔強生長的城市!

今日漳州高新區

然而,區域在不斷縮小的龍海人,雄心壯志卻沒有縮小。

近兩年來,龍海市先後蟬聯福建經濟發展十強縣,那個熟悉的龍海彷彿又回來了。

近年來,龍海人看著自己現有的“菜”開始自己謀劃的“大餐”:

謀劃打造“一江濱兩新區”“南太武南溪灣”兩個重點區域。

“一江濱兩新區”是指沿九龍江兩岸江濱區域的石碼紫雲新區、月港風貌新區,包括石碼鎮、榜山鎮、海澄鎮。龍海正在沿九龍江大力建設錦江道,該大道將沿江延伸到浮宮鎮,長達十多公里,串起沿江榜山、石碼、海澄、東園、浮宮五個鎮。在石碼鎮,龍海市的“唱響小城故事”——保護開發石碼古鎮工程,已經啟動後港路舊城改造片區。石碼鎮已經建成建發、明發、古龍等三個“地標性”城市綜合體。榜山鎮3.7公里的景觀廊道正在加緊建設中,該鎮還把西溪生態文化園(即“龍江頌歌文化園”)與江東古橋、連戰祖祠“連氏宗祠”連成一條旅遊線路。古月港歷史風貌區已基本建成。

龍海:一座“四分五裂”卻倔強生長的城市!

南太武

南太武南溪灣”包括浮宮鎮、港尾鎮、隆教鄉,將打造成廈漳同城發展的新龍頭。這個灣區多數屬廈門灣南岸,已是項目建設的熱土。位於浮宮的“南溪灣創業園”,距離廈漳跨海大橋南岸3公里遠。在港尾鎮,金龍汽車龍海新能源產業基地總規劃佔地面積逾5000畝,規劃固定資產總投資逾100億元,建成後年產3萬輛節能與新能源大中型客車、1萬輛考斯特和10萬輛輕型客車,同時引進新能源“三電”系統、動力總成、底盤零部件等,預計基地年總產值將超過500億元。在隆教鄉,總投資20億元的福能風電已實現投產發電,投資29億元的沿海大通道已完成徵遷全線推進,總投資71億元的中海油LNG項目已完成填海造陸工程,總投資160億元的新華都白塘灣國際旅遊度假城建成後將成為全省綜合配套最完善的濱海旅遊度假勝地。

推進龍海再創業、重振雄風當龍頭,如今的龍海人正在努力奮鬥,努力找回往日榮光。就像那首歌曲唱的那樣:

當我和世界不一樣

那就讓我不一樣

堅持對我來說就是以剛克剛

……

在我活的地方

我和我最後的倔強

握緊雙手絕對不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