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聽歌,但你了解它本身嗎?——你身邊的音頻文件

你每天都聽歌,但你瞭解它本身嗎?——你身邊的音頻文件

一、音頻文件的分類


音頻文件通常分為兩類:

1、聲音文件:通過聲音錄入設備錄製的原始聲音,直接記錄了真實聲音的二進制採樣數據,通常文件較大

2、MIDI 文件 :一種音樂演奏指令序列,相當於樂譜,可以利用聲音輸出設備或與計算機相連的電子樂器進行演奏,由於不包含聲音數據,其文件較小

或者另一種說法:聲音文件類似於模擬信號,而類型於MIDI 文件 數字信號。

比如由北京迷笛音樂學校創辦的國內第一個原創音樂節——著名的“迷笛音樂節”(Midi Festival),名字的由來靈感就是基於這個MIDI 。

你每天都聽歌,但你瞭解它本身嗎?——你身邊的音頻文件

二、無損 & 有損


首先,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管是MIDI文件還是聲音文件都是有損的,畢竟你採樣和收錄聲音的時候,肯定有誤差。

所以這裡討論的無損 & 有損僅僅針對採樣收錄後的聲音文件還會不會做二次壓縮。畢竟早期的 CD 容量也是有限的(可以看我的另一篇《CD -> VCD -> DVD -> BD 光盤進化史》),而互聯網的帶寬也不夠,所以催使了在保證音樂收聽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的壓縮文件體積

所以,聲音文件的格式按照是否壓縮分為:

1、無損格式:不做處理

2、有損格式:一是去掉人耳聽不到的聲音,頻率在 20HZ 到 20KHZ 之外;二是基於聲學心理學的模型,除去人類很難或根本分辨不出的聲音,例如:一個音量很高的聲音後面緊跟著一個音量很低的聲音

三、聲音文件格式


你每天都聽歌,但你瞭解它本身嗎?——你身邊的音頻文件

注1:AAC 格式:新時代的有損壓縮王者 跟 MP3 比 AAC 格式的音質更佳,文件更小,正慢慢取代 MP3 中。比如著名的 H.264 視頻壓縮格式,基於它的視頻文件普遍掛載的就是 AAC 格式的音軌。

你每天都聽歌,但你瞭解它本身嗎?——你身邊的音頻文件

注2:FLAC 是現在網上最流行的無損格式。

注3:假無損:把原本就有損的音源無損轉換之後的文件,帶著無損的面紗,長著有損的臉。

例如網上有人利用頻譜軟件發現網易雲音樂聲稱的無損音樂就是這麼回事。

四、那如何去判斷一個聲音文件音質更好?


靠聲音文件的三大參數去判斷。

1、Sample Rate - 採樣率


你每天都聽歌,但你瞭解它本身嗎?——你身邊的音頻文件

它反映了我們是以怎樣的頻率記錄聲音波形的變化(類似

視頻中的24幀每秒的概念)

44.1KHz,意味著每秒選取 44100 個採樣點;48KHz 意味著每秒選取 48000 個採樣點

一般認為 44.1KHz 就接近人耳極限了

現在所有音頻格式(從 CD 到MP3)一律採用 44.1KHz,而 DVD / BD 視頻音軌一律採用 48KHz

你每天都聽歌,但你瞭解它本身嗎?——你身邊的音頻文件

2、位深度


我們用多少字節的儲存量來儲存每秒記錄下的音頻波形(類似視頻的分辨率去承載每秒定格的畫面)

一般採用的是 16bit,及更高的 24bit,再高的深度意義不大。

3、bit rate - 碼率


你每天都聽歌,但你瞭解它本身嗎?——你身邊的音頻文件

碼率就是數據傳輸時單位時間傳送的數據位數,一般我們用的單位是 kbps 即千位每秒。

碼率 = 採樣率 * 位深度

所以評判音質,可以直接看碼率就好,你每秒所蘊含的信息越多,自然音質更好。

你每天都聽歌,但你瞭解它本身嗎?——你身邊的音頻文件

4、聲道數


你每天都聽歌,但你瞭解它本身嗎?——你身邊的音頻文件

例如立體聲為 2 聲道

杜比音效會有更多的聲道


[拓展]

1、什麼是杜比音效?

可以看我的一篇文:《只曉得 imax?那你知道的太少了 —— 電影院特效廳的種類》

2、什麼是HiFi?

HiFi 全稱 High Fidelity,直譯為“高保真”。說白了就是與原來的聲音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極大的保證的還原度

HiFi 本質上也是相對模糊的概念,沒有絕對一說。

前幾年市場為了差異化,也出現了很多的主打音質的 HiFi 手機,比如 vivo 和 meizu。它們都使用了大廠出品的HiFi芯片,確實對音質有一定的提升。但伴隨 新 iPhone 砍掉了 3.5mm 耳機接口追求元器件的更精簡,加上2017年全面屏的崛起,HiFi手機慢慢降溫,越來越少被提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