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上甘棠村距江永縣城西南25公里,現有453戶,共1865人,除7戶人家是建國後遷入該村的異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周氏族人自宋代以前就開始定居上甘棠村,世代繁衍,延續至今。該村是湖南省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千年古村落。村子依山傍水,風光秀麗,風水絕佳。整個村子就是一幅青山、綠水、小橋、人家的美麗畫卷。早在宋代,當地人就這樣描述上甘棠的風景:"春陵周氏溪山勝,多少騷人為發揚,我道其間描不盡,一圖太極是甘棠。"我喜歡她的還有最重要的原因是,至今還有原住民,在當前古村落十村九空的時代,這的確難得。我在2012年金秋和2016年初冬兩次拜訪該村,雖然免不了遭到建設帶來的破壞,但整體格局依舊。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2012年的模樣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2016年的模樣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2016年再去,河邊建了一些新房,牆面都貼的瓷磚,與老屋不協調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上甘棠村為何叫甘棠?據說是因為他們的祖上是從寧遠大陽洞搬來的,大陽洞有一種樹叫甘棠,取名甘棠,是為了不忘祖居之地。而甘棠樹亦大有來歷。《詩經》中的《甘棠》一詩,歌頌西周時任西伯的召公受文王之命行政南國、決民間訟事於甘棠樹下的事蹟,後人思念召公之德,將愛慕寄託於召公曾休息過的甘棠樹,不忍砍伐。"召伯甘棠"的動人故事由此留傳至今。上甘棠村保存的明代所修《永明周氏族譜》中也以"吾甘棠,召公駐節過化之鄉"自詡,並引以為榮。以"甘棠"名村,爾雅不凡,一改人們對古荊南"蠻荒"的認識偏見,也印證了召公曾涉足今湖南永州一帶,並將德播於南國、愛結於民心的歷史傳說。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上甘棠村民為何與出生於湖南道縣的周敦頤同宗同祖?據湖南道縣清朝《周氏族譜》、甘棠村的《周氏族譜》所記,周氏族人自唐天寶年間為平定南方十州動亂從山東青州遷至寧遠大洞。曾任唐代高州刺史的周如錫生子18人,哥哥生子6人,都以"弘"字排輩,是周氏家族中有名的"二十四弘"。周如錫的十五子周弘本的後代於唐太和二年遷居上甘棠,周如錫的長子周弘謙之後則遷道洲。因此,周敦頤、甘棠周氏都是一個祖先,同是"二十四弘"之後。"二十四弘"中有18人中過進士,他們的後裔遍佈全國,據《周氏族譜》記載,一代文豪魯迅、一代偉人周恩來均出自"二十四弘"。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村內至今仍保存著200多幢明清時代的古民居。此外,村莊裡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築,如明萬曆四十八年的文昌閣、明弘治六年的門樓、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橋、民國二年的石圍牆等,還有一批帶有宋代特徵的古建築。創建於一千多年前的村莊,在歷經千年風雨後,村莊的村名、位置、始終不變。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上甘棠村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橋,名曰"步瀛橋",該橋始建於宋靖康元年,歷經元、明、清修繕,千百年來維繫著村前的古驛道,橋長27米、寬4.5米,跨度9.5米,拱淨高5米。拱橋採用半圓型薄拱,造型小巧別緻,與文昌閣的莊重高聳互為襯托,構景成圖,相應成趣。 石拱橋是湖南省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宋代古橋。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月陂亭是村南天然石亭,通向兩廣地的古驛道。古代"粵"與"越"通,廣西及古謝沐縣轄地,都是百越民族的活動地域。由於地形奇特,依山傍水,與隔河的寺、樓、閣、臺相映成景,這個天然石亭自然成為往行人的最佳休息之處,也是村裡文人吟詩作賦的好地方。因此,月陂亭便成了鐫錄名言、記述要事的檔案庫。現存摩崖碑刻27塊,其中唐朝碑刻1塊,宋朝刻5塊,元明清碑刻20塊,無字碑1塊,可以說是上甘棠村最富文化內涵文物。共有功德碑、勸諭文、感懷詩、八景詩等各代石刻,綿延宋、元、明、清4個朝代,是一部千年石刻家譜。這一處由一個家族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鐫刻下來的專門反映這個家族千年發展史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省還是第一次發現。它對於研究宋元明清時期的鄉村歷史、民俗,尤其是本地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在眾多的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宋大臣文天樣手跡"忠孝廉節"四個字。據史料記載,時上甘棠村周德源在文天祥屬下任太守,相處甚篤,"忠孝廉節"四字為文山公親筆贈與。周德源如視珍寶,帶回故里,後人傳為座佑銘。乾隆二十八年(1736年),永明(今江永)縣正堂黃平、王偉士十分崇敬文山公,令臨其手書於石壁上,以傳後世。這四字每字寬1米,高1.5米,字跡蒼勁有力,鐫鑿工藝甚佳。此外,還發現了文天祥書法題詞"忠孝廉節",與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在長沙學宮遺址發掘出四方清嘉慶年間的"忠孝廉節"字體一樣,書法風格相同,尺寸大小都差不多。可以說月陂亭摩崖石刻是上甘棠村周氏家庭在石壁上留下的一部石刻家譜。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上甘棠村的發現為文物專家們研究封建社會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組織細胞。在農耕社會里,血緣村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生活圈或文化圈,是保持著社會各項特徵的最小的單元。上甘棠村的發現就為我們提供了從普通自然人與社會人的角度研究歷史的完整資料。想想現在的村落合併一刀切,其實是破壞社會細胞結構的穩定,怪不得在很多鄉村合併時,生出許多矛盾和衝突。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各個時代的柱礎,可惜都不在它們該在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