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寒冬來襲,民企老闆如何應對?

逢八必亂,十年一危

經濟寒冬已然來臨!很多民企老闆已經是叫苦連天、無所適從。民營企業在這極限惡劣的環境中是坐以待斃,還是奮力搏殺;是方寸大亂,還是適者生存;是萎靡不振,還是迎頭追趕……

經濟寒冬來襲,民企老闆如何應對?

其實在筆者看來,經濟危機也好,金融海嘯也罷,總體上都是正常輪迴而已: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
1988年,嚴重通脹危機。
1998年,泰銖貶值引發亞洲金融危機。
2008年,美國次貸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
從經濟週期看,我國經濟有可能在2018年第二次探底。這個底有多深沒人知道,但都知道探底過後就是回升。

2018年總體營商環境

宏觀經濟:中美爆發了全方位的外貿衝突。國內去槓桿背景下的內需增速也放緩,整體經濟形勢持續下行!
宏觀政策:房地產政策調控偏緊,金融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整體營商環境可以說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企業監管:嚴環保、嚴消防、到社保新政,合規監管趨嚴!全面管控下民營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完全變了!
社會環境:“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掃黃打非集中整治”等行動如火如荼!

政策變化體現出了國家產業升級的強大意志。這對中小民營企業乃至國家經濟而言,都會帶來陣痛,但陣痛過後就是脫胎換骨。這就是將要實現的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小民企在底部寒冬如何應對呢?

穩定心態,練好內功

經濟的本質,就是人心。沒有冬天的市場,只有冬天的恐懼。

對中小企業來說,最可怕的事,並不是經濟寒冬,而是老闆們喪失信心。這種過冬的態度滋生蔓延,只會腐蝕企業的戰鬥力和競爭力,導致企業在冬天中坐以待斃。

所以我們對此從心態上、行動上要嚴肅認真對待,但也不必過度恐慌。經濟危機和大蕭條的來臨,對抗寒能力強、提前練好內功、擅長找方法的中小企業來說,未嘗不是新的機會。

而且經濟環境越是不好,就越是優勝劣汰的時刻。只有那些足夠強大的企業和老闆,才能在經濟寒冬中笑到最後,成功崛起。所以苦練內功,也是民企在經濟寒冬下的必做之事。

調整策略,主動適應

宏觀經濟的動盪,必將影響消費者、行業用戶、政府部門的收入,進而影響其消費意向或者採購預算。企業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滿足目標消費群體不斷變化中的消費需求。因此,追根溯源,針對目標市場,從消費需求的變化開始分析,進而檢討公司未來幾年的營運策略,從供應鏈、產品創新、品牌推廣、渠道策略、核心客戶群定位等進行全方位的變革,方可確保企業有充足的現金流、穩定的終端資源、穩定的銷售增長和對股東的利潤貢獻。

穩健財務,確保現金

現金流是如此之重要,相信已經成為每個公司老闆每天都必須關注的財務信息。多少業務進展順利的企業就因為資金鍊的斷裂而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而在經濟危機來臨之際,保持穩健的財務政策,確保企業發展中有充足的現金流則顯得更為重要。

加強團建,創造價值

經濟蕭條時期,消除企業冗員是十分有必要的,但穩定和強化核心員工隊伍則更為重要,因為,創新能力強、執行力強的員工是可以與企業共同度過難關併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所以要在企業內部真正實施以業績為考評重點的考評體系,剝離業績差、能力差、工作態度差的員工。對業績貢獻突出、業務能力強的員工給予正面的激勵。在物質層面,使核心員工不因經濟蕭條而導致收入的減少;在精神層面,消除核心員工的浮躁和不安全的心態,促使其將熱情和關注點全部放在企業的發展上。


結語

馬雲在寒冬尚未來臨時就曾經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的晚上”。同樣,今天是冬天,明天是寒冬,後天是春天,但很多企業都在最寒冷的時候,自亂陣腳,方寸全無,更找不到禦寒的方法,沒有做最後的堅持,選擇了放棄,結果死在了明天的寒冬裡。我們永遠不要放棄對光明的希望,應主動迎戰並在困境中求發展,這樣的企業必然會在經濟危機後脫穎而出成為強大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