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滿-「滿則撲之」,古人的儲錢罐,折射出不一般的金錢觀

撲滿-“滿則撲之”,古人的儲錢罐,折射出不一般的金錢觀

撲滿,為我國古代人民儲錢的一種器具,類似現代人使用的存儲罐。因古代通行方孔圓錢,為了存儲之便,用陶土作罐存之,頂端開一狹口,投入其中。腹部一小眼,穿繩而過,懸吊樑上,滿則撲之。

撲滿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又見於諸多文學作品中。

《西京雜記》卷五:“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其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

前蜀貫休《桐江閒居》詩之十二:“囊非撲滿器,門更絶人過。”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又時出金帛作生計。日有贏餘,輒投撲滿。”

老舍《駱駝祥子》八:“他輕輕地搖了搖那個撲滿,想象著再加進三十多塊去應當響得多麼沉重好聽。”

此處將撲滿相關詩句單列,古人對“撲滿”一物的感情可見一斑。

撲滿-“滿則撲之”,古人的儲錢罐,折射出不一般的金錢觀

春日雜興

宋·方岳

漁翁樵叟自行藏,裹飯過從樂未央。

撲滿自緣錢作崇,鴟夷聊以酒為鄉。

老來願棄人間世,病去欲荒牆下桑。

黃犢不嫌人日雨,村村犁曉綠微茫。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字元善,號秋崖,又號菊田。徽州祁門(今屬安徽)人,一說台州寧海人。

該詩見於《全宋詩》第61冊卷3208,出處是《秋崖先生小板》卷19,作者是方岳。但又在《全宋詩》第63冊卷3336,胡仲弓的詩選中也有該詩,只是有少許字的不同。胡仲弓的詩中最後一句的“犁曉”為“苗長”。其他幾首《春日雜興》也存在這一的問題,對於該詩歸屬誰,暫且存疑。


和季弟韻

宋·劉克莊

荒村隨分有區廛,不在花邊即水邊。

甚懶安能詩詠史,已歸不復賦思玄。

提壺聲好行沽酒,撲滿身災坐貯錢。

揀個名山藏斷藁,莫教望氣識龍泉。


劉克莊(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詩人、詞人、詩論家。


自貽

宋·陸游

寒暑衣一稱,朝晡飯數匙。

錢能禍撲滿,酒不負鴟夷。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撲滿-“滿則撲之”,古人的儲錢罐,折射出不一般的金錢觀

三首均以“撲滿”作喻,說明過度斂財必會招致災禍,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對於錢財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