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區塊鏈電子發票:「一慢二看三通過」?

「探讨」区块链电子发票:“一慢二看三通过”?

區塊鏈作為新興的數據共享技術,電子發票作為監管經濟的重要依據,它們之間是存在一定的衝突的。基於稅務機關法定義務、消耗成本、數據安全的考慮,信息化建設中稅收信息數據、稅收信息設備和稅收信息技術主權當屬稅務機關的底線,應該牢牢把握。

「探讨」区块链电子发票:“一慢二看三通过”?

CFP 圖

近段時間,區塊鏈在不同領域得到高度重視。在稅務方面,基於區塊鏈的電子票據開發也取得了多項成果。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憑藉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去信任、集體維護、可靠數據庫、開源和匿名性等特點,可一舉解決電子票據監管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難題。對此,筆者持審慎樂觀態度——運用區塊鏈電子發票,消除稅收管理中的痛點和難點,為信息管稅提供技術支撐,還需要“一慢二看三通過”。

一般認為,區塊鏈是以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該技術方案主要讓參與系統中的任意多個節點,通過密碼學方法生成相關聯的數據塊。每個數據塊都包含一定時間內的全部信息交流數據,並且通過數據指紋驗證信息的有效性和鏈接下一個數據塊。

簡單來說,電子發票就是數字化、電子化的發票。電子發票的基本管理模式與普通發票並無二致,它作為會計原始憑證之一,既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工具,又是稅務機關征收稅款的主要依據,能夠有效監督經濟活動,維護經濟秩序,保護國家財產安全。

通過以上簡要說明可以發現,區塊鏈作為新興的數據共享技術,電子發票作為監管經濟的重要依據,它們之間是存在一定的衝突的,這也是區塊鏈電子發票推廣運用的癥結所在,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首先,可能會影響稅務機關行使管理職責。發票管理是稅務機關的法定義務,是稅收徵管法賦予的權力。對電子發票,稅務機關擁有清晰的行政授權。區塊鏈是每個區塊存儲所有交易賬本的分佈式數據庫,誰掌握其中51%的算力,就有重構鏈的能力。在現實中能掌握51%算力的一般是構建私有鏈或者聯盟鏈的企業或企業聯盟,他們很有可能借助區塊鏈電子發票左右稅收秩序。這對稅務機關驗證發票真偽、判定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有效性等將產生極大風險。

其次,數據存儲和數據冗餘所耗費的成本會遠高於利用行政授權實現相互信任的成本。目前區塊鏈無外乎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三種應用模式。僅有一條的公有鏈實現一次比特幣交易寫入一般都需要10分鐘時間,所消耗的成本並不低。若用公有鏈去存儲所有稅收信息數據,所耗費的成本難以估量。且無論哪種應用模式,每一個節點中都包含全部信息數據,必將導致大量的數據冗餘。以千萬量級的比特幣為例,每一個比特幣“礦工”需要備份的數據是數十G,以百倍的量級而言,大量的數據冗餘將是T級存儲,所耗費的成本會極大。

最後,稅收信息數據安全存在風險。稅收信息數據具有極高含金量,通過分析企業的涉稅數據,可以清楚瞭解企業的經營、人員、銷售情況及進貨渠道等。稅收信息數據事關國家安全,把它存儲於區塊鏈中的每一個節點會產生很大風險。再者,如果稅收信息數據存儲完全依賴企業構建的私有鏈或者聯盟鏈,那構建和維護的某個或某些企業從技術上就有制定規則、掌控數據的先天優勢,而這些企業本身也在參與經濟活動,那資本的力量就可能掌握絕對話語權,從而影響稅務機關規範稅收秩序。

在實現稅收現代化進程中,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基於稅務機關法定義務、消耗成本、數據安全的考慮,信息化建設中稅收信息數據、稅收信息設備和稅收信息技術主權當屬稅務機關的底線,應該牢牢把握。因此筆者認為,區塊鏈電子發票的推廣運用應慢一些,看懂看透,再通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