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說:夫妻相處之道,太精闢了!

經說:夫妻相處之道,太精闢了!

經中有偈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人與人的關係是十分微妙和不可思議的,但緣分是從何而來?婚姻既是緣分,就應該知道此緣分有可能是善緣(或叫報恩),亦可能是逆緣(或言討債)。

經說:夫妻相處之道,太精闢了!

善緣會促使婚姻更加美滿幸福,彼此相敬如賓,同甘共苦,終身相愛。逆緣將會導致婚姻破裂,因愛成恨,反目成仇,苦不堪言。神仙眷屬往往都是少數,許多夫妻都是冤家聚頭,彼此相責,破口相罵,甚至對簿公堂,上訴法院,最後婚姻破裂,造成多少家庭悲劇,後悔莫及。

經說:夫妻相處之道,太精闢了!

婚姻要如何維護?

1、夫婦共修 菩提眷屬

佛教特別重視家庭的價值,強調維護家庭的穩定;提倡夫妻間的相互尊重,取長補短。對於已婚者,如果有不軌行為,必須嚴厲譴責。經中指出,妻子對丈夫要敬愛服侍,料理家務;丈夫對妻子要提供服飾飲食,忠誠愛護。

《善生經》中佛陀教導青年善生說,要盡到夫妻之間的倫理責任,為每天應禮拜的六方之一。丈夫應敬妻,憐念妻子,妻子應愛念夫主、重愛敬夫、恭敬於夫。

《玉耶女經》中佛陀教導少婦玉耶說,為人妻婦,應做愛夫如母愛子的“母婦”、如妹事兄的“妹婦”、如良朋益友的“知識婦”,或孝敬公婆、善於持家的“婦婦”,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婦”,不做“怨家婦”、“奪命婦”。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對夫妻間的關係也有精闢的論述,他在《復周法利書二》中說,夫妻之間,當常以悅親之心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傷父母之心。

經說:夫妻相處之道,太精闢了!

2、貞廉自守 夫妻相敬

可見男女之情,其根源於在於我執和貪愛,由此也產生了種種的過患如婚外戀等,不斷衝擊著正常的婚姻生活。因此,佛教對婚姻倫理道德首要的規範就是不邪淫,在這一基礎上強調夫妻之間互相忠誠和尊敬。

不邪淫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針對在家弟子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線。對在家居士來說,在尊重個人意志,合乎國家法律或社會公共習俗的前提下結成夫婦關係,是人口生產、人類繁衍的基礎,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當的夫妻生活是佛教所認可的。

《增一阿含經》卷五十中,佛陀教人應“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張一夫一妻制。佛教反對婚外情、同性戀等。

經說:夫妻相處之道,太精闢了!

3、超越男女、世俗

最後,通過修證,完全超越男女、超越世俗,通達了世俗,通達了眾生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現象,對一切的存在都以道的智慧去體現。

到這時候,他可以超越睡眠、飢渴、冷暖等生理的執著,這些境界他都可以超越。而在超越的同時,他又在這世上做一切事業,來接引眾生,教化眾生。這是第四階段,也就道的階段。

以上四個層次,既可以分開,亦可以融和,四個即是一個,這取決於個人的智能,最終這四層次都是要超越的。要在紅塵滾滾的波浪中還能保持清醒與清淨,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與覺悟。

祥和的氣氛、幸福溫暖的家庭,是需要以智慧來建立、以淨化的愛心——慈悲來維持。如果是真心相愛的配偶,就會心甘情願,在任何時間與空間,儘自己的所有能力,去做每一件讓對方感到幸福與快樂的事,自然必定能從對方身上得到相應的回報。

經說:夫妻相處之道,太精闢了!

4、破和立同存

如此的話,婚姻就會提升到第三層次,就是破和立同時存在。有些在家佛弟子,他們懂得了佛法後,明白到情愛與慾望的危害性,知道這是煩惱的根本,但他們不能離開現實社會中的家庭、夫妻、工作、人際等關係。

所以他們以清淨的心,用人生的智慧,從事人間的工作,履行人生的責任——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好,在家庭中把家人照顧好,在朋友中與朋友相處好。在社會上不刻意追求金錢、地位,但亦不妨擁有地位、金錢,只要內心是清淨的,用正確的思想,將兩者好好地結合,好好地運用,即不失為好事。

夫妻生活仍然依舊,但不貪著──不以慾望為出發,不以執著心而行事,自己超越的同時,使對方慢慢地受影響,漸漸地也超越出來。這個轉變與淨化的過程,有些人比較快,有些人比較慢。

如果是出家人,則完全離欲清淨,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佛法的修行與弘法利生的事業中去,以自心的解脫無礙去攝受、度化一切有情。

如是獨身的居士,則身居紅塵,其行清淨,身雖未出家,而心已出家,也就與出家無異了。

經說:夫妻相處之道,太精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