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爲什麼能夠守寡終身?70歲老人臨終前說出了真相

在古代,很多時候戰爭是很頻繁的,因此,男人死的會比較多。再加上當時衛生條件,還有男人是主要的重體力勞動。因此,男人普遍早死是很正常的。因此,古代女性守寡的概率是很高的,。但是,在古代,你很少聽說普遍的寡婦改嫁的情況出現,基本上就守寡一輩子,或者獨自將小孩扶養長大。那麼古代女子為何不願意改嫁呢?

古代女人為什麼能夠守寡終身?70歲老人臨終前說出了真相

第一封建倫理綱常的影響,中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男人職位遍及高於女子,而女子卻只能憑仗著漢子餬口。女子要講究三從四德,所謂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些各種的封建禮教,影響古代女子千年之久。

古代女人為什麼能夠守寡終身?70歲老人臨終前說出了真相

第二嚴酷的刑罰,在當時寡婦再嫁,唯一的途徑是自己去找,媒婆、家人是不會幫你去找男人的。而自己去找的結果往往就成了先偷情,再結婚。但是古代本來就寡婦門前是非多,如果有男子出入,那麼這就屬於通姦啊!不僅被人指著脊樑骨罵,而且很可能遭遇家族私刑,家族長老為了防止羞辱,而將你燒死。即使不燒死,一旦報官,那後果更嚴重。當時的很多酷刑那是很厲害的,如騎木驢等,簡直生不如死!因此,古代女子守寡後,寧願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或者獨自面對孤獨,也不會願意去改嫁的!

古代女人為什麼能夠守寡終身?70歲老人臨終前說出了真相

第三貞節牌坊。在古代,女子守寡後最高的榮譽應該是貞節牌坊。什麼是貞節,那就是要求你從一而終,那才是節的表現。而且古代對於女子來說三從四德是需要嚴格遵守的,三從就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沒有讓你在丈夫死後再嫁的!因此,做了寡婦如果有孩子那就好好養孩子,如果沒有那就只能孤獨終老了。

古代女人為什麼能夠守寡終身?70歲老人臨終前說出了真相

在封建教條的高壓下,婦女的心理發生扭曲,更有甚者為了貞節,為了換取一座貞節牌坊,竟然一個個爭相赴死,作出與人性相悖的行為。這些行為被美化為標榜,記錄在地方誌,甚至是皇家的史記中,歷代宣揚,歷代歌頌。如歷史上曾有守了一輩子寡的皇后,嫁給自己的親舅舅,至死都是處子身。公元前163年,張嫣去世,而宮女們在給她淨身時驚奇的發現,這位前皇后依舊是處子之身。

古代女人為什麼能夠守寡終身?70歲老人臨終前說出了真相

對於有過男歡女愛的妙齡女子,如何度過漫長的守寡歲月?在明朝時,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臨終之際,拿出100枚銅錢,而銅錢上的文字幾乎全被磨光,就如同一個外圓內方的鐵片。周圍眾人均不解其中含義,這時老人說話了,稱:她從20歲開始守寡,到如今已經有50年了,這五十年她簡直度日如年,為的就是留下貞潔這個名聲,而今村頭已經為她立起了貞節牌坊。她又是如何度過這五十年的呢?她講,每到晚上無聊之際,她把銅錢撒到地上,然後在夜色裡一枚一枚把它們在撿起來,一直到瞌睡,最後去睡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