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为什么能够守寡终身?70岁老人临终前说出了真相

在古代,很多时候战争是很频繁的,因此,男人死的会比较多。再加上当时卫生条件,还有男人是主要的重体力劳动。因此,男人普遍早死是很正常的。因此,古代女性守寡的概率是很高的,。但是,在古代,你很少听说普遍的寡妇改嫁的情况出现,基本上就守寡一辈子,或者独自将小孩扶养长大。那么古代女子为何不愿意改嫁呢?

古代女人为什么能够守寡终身?70岁老人临终前说出了真相

第一封建伦理纲常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男人职位遍及高于女子,而女子却只能凭仗着汉子糊口。女子要讲究三从四德,所谓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些各种的封建礼教,影响古代女子千年之久。

古代女人为什么能够守寡终身?70岁老人临终前说出了真相

第二严酷的刑罚,在当时寡妇再嫁,唯一的途径是自己去找,媒婆、家人是不会帮你去找男人的。而自己去找的结果往往就成了先偷情,再结婚。但是古代本来就寡妇门前是非多,如果有男子出入,那么这就属于通奸啊!不仅被人指着脊梁骨骂,而且很可能遭遇家族私刑,家族长老为了防止羞辱,而将你烧死。即使不烧死,一旦报官,那后果更严重。当时的很多酷刑那是很厉害的,如骑木驴等,简直生不如死!因此,古代女子守寡后,宁愿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或者独自面对孤独,也不会愿意去改嫁的!

古代女人为什么能够守寡终身?70岁老人临终前说出了真相

第三贞节牌坊。在古代,女子守寡后最高的荣誉应该是贞节牌坊。什么是贞节,那就是要求你从一而终,那才是节的表现。而且古代对于女子来说三从四德是需要严格遵守的,三从就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没有让你在丈夫死后再嫁的!因此,做了寡妇如果有孩子那就好好养孩子,如果没有那就只能孤独终老了。

古代女人为什么能够守寡终身?70岁老人临终前说出了真相

在封建教条的高压下,妇女的心理发生扭曲,更有甚者为了贞节,为了换取一座贞节牌坊,竟然一个个争相赴死,作出与人性相悖的行为。这些行为被美化为标榜,记录在地方志,甚至是皇家的史记中,历代宣扬,历代歌颂。如历史上曾有守了一辈子寡的皇后,嫁给自己的亲舅舅,至死都是处子身。公元前163年,张嫣去世,而宫女们在给她净身时惊奇的发现,这位前皇后依旧是处子之身。

古代女人为什么能够守寡终身?70岁老人临终前说出了真相

对于有过男欢女爱的妙龄女子,如何度过漫长的守寡岁月?在明朝时,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临终之际,拿出100枚铜钱,而铜钱上的文字几乎全被磨光,就如同一个外圆内方的铁片。周围众人均不解其中含义,这时老人说话了,称:她从20岁开始守寡,到如今已经有50年了,这五十年她简直度日如年,为的就是留下贞洁这个名声,而今村头已经为她立起了贞节牌坊。她又是如何度过这五十年的呢?她讲,每到晚上无聊之际,她把铜钱撒到地上,然后在夜色里一枚一枚把它们在捡起来,一直到瞌睡,最后去睡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