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新路徑 打通殘疾人就業「最後一公里」

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在近日蘇州相城區舉辦的一次殘疾人專場招聘會上,18名殘疾人與企業達成用工意向。已連續舉辦11年的相城區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已經累計幫助617名殘疾人實現就業,真正為區內殘疾人點亮了“希望之光”。

據統計,目前相城全區共有10235名持證殘疾人,就業年齡段殘疾人4779人,其中,實現就業2536人。近年來,相城區通過結對幫扶、資金扶持、技術指導、項目帶動等措施,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增加收入。同時還在集中就業、公益性崗位就業、個體從業等傳統模式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新模式。

據介紹,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是組織就業年齡段內有就業意願但難以進入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從事生產勞動的一種集中就業形式。這種就業形式具有庇護性、非營利性和社會福利性。當前,相城區正積極探索,依託“殘疾人之家”這一有形載體和社會力量,大力推進殘疾人輔助性就業。

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打通殘疾人就業“最後一公里”

近日,在新成立的漕湖“殘疾人之家”就業工場內,73歲的劉阿婆正手把手地教孫子陽陽(化名)製作酒店卡套。今年23歲的陽陽是一名唐氏綜合徵患者,因身體原因他一直無法參加工作。直到家門口成立了這個“殘疾人之家”,他終於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就業”。

如今,陽陽在奶奶的陪伴下,已在漕湖“殘疾人之家”連續工作了二十多天。以往早上,陽陽總是賴在床上不肯起來,現在他每天7點不到就起床了,還經常催著奶奶早點帶他去殘疾人之家。劉阿婆說:“每天早上9點上班,他一般8點半不到就來工場了,估計是知道自己幹活比別人慢,所以想‘笨鳥先飛’。”

這一切,劉阿婆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多虧了殘疾人之家給了我孫子這麼好的就業機會,這裡的工作相對簡單輕鬆,還有一定的收入,對我們全家來說都是幫了大忙。”劉阿婆說,陽陽家裡還有一個妹妹,爸爸在望亭一家汽車修理廠工作,媽媽在食堂做臨時工,家庭並不富裕。“現在陽陽能走出家門工作,不但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幫助家庭減輕了負擔。”

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據悉,陽陽所在的漕湖“殘疾人之家”,於今年6月份正式啟用,主要為轄區內需要幫扶的殘障人士提供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康復、文體娛樂等服務。

“輔助性就業是殘疾人之家的一項重要功能,我們希望通過開拓適合殘疾人參與的生產項目,把輔助性勞動項目與庇護性就業、技能培訓結合起來。”漕湖“殘疾人之家”負責運營的第三方企業工作人員苗海鵬表示。

“儘管這裡距離中心城區相對較遠,但並不代表這裡的殘疾人可以被忽視,幫助偏遠地區的殘疾人實現就業我們任重道遠。”相城區殘聯理事長王金芳表示,我們希望藉助殘疾人之家這一有形的載體,打通殘疾人就業“最後一公里”,讓全區每個角落有工作能力的殘疾人都能享有輔助性就業的機會。

據悉,自2016年開始,相城區殘聯就全力推進轄區內“殘疾人之家”建設工作,今年以來更是將“殘疾人之家”建設列入相城區政府實事工程,計劃完成15家標準化“殘疾人之家”建設。截止目前,相城區已建成標準化“殘疾人之家”10所。到2020年,相城區將建成“殘疾人之家”20家,其中各鎮(街道、區)建成12家,村(社區)建成8家。

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為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撐起“保護傘”

隨著殘疾人就業需求逐年攀升以及殘疾人之家數量增多,如何對殘疾人就業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成為擺在區殘聯眼前的困惑。對此,相城區積極動員企業參與共建,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推動殘疾人就業社會化管理。

在相城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六樓,剛剛啟用的相城區輔助性就業服務資源中心一片繁忙,工作人員正對著大屏幕,逐個查看各個殘疾人之家殘疾人工作的場景,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會第一時間向“殘疾人之家”負責人詢問,而另一旁的工作人員則在不停地通過電話為“殘疾人之家”招攬業務。

王金芳坦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除了政府主導,更需要社會力量的關注。據瞭解,相城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服務資源中心正是委託第三方機構“相益就業服務中心”進行日常管理。

“這裡不光是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的資源整合中心,也是標準制定中心、培訓中心、監管中心,後期這裡還將成為輔助性就業項目的調配中心。”王金芳表示,“目前能規模化實現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這些功能的,全國並不多;做成這樣規模的,我們算是蘇州大市首家。更讓我們開心的是,現到現在為止,這套模式已經讓70多位殘疾人朋友受益,通過工作崗位逐漸融入社會大家庭。”

走進相城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服務資源中心,一排長長的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殘疾人參加輔助性就業的勞動成果,有各類包裝袋、酒店日用品、餐巾紙盒……“我們的殘疾人手藝一點不比正常人差,殘次率很低,備受市場認可。”相益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楊行行坦言,以前給殘疾人加工的項目來源很少,要麼沒活幹,要麼要貨比較急,要趕工期,不適合殘疾人做。後期中心通過完善輔助性就業勞動項目調配中心制度,可以實現由中心負責對外聯絡和尋找勞動項目,再通過產品的調配和協調,以及質量把控來完成訂單。據悉,目前已有餐飲業、旅遊業、食品業等行業50餘款適合殘疾人的手工活納入調配中心。

“給殘疾人的活,支付一樣的市場價格,實行一樣的品質管理,企業和個人都能從中受益,這是一個共贏之舉。”王金芳呼籲,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企事業單位及愛心人士對殘疾人輔助性就業能給與大力支持,熱心參與,共創扶殘助殘之舉,共營扶殘助殘之風。

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殘疾人“走出去”拓寬就業陣地

“我們最理想的願景是,殘疾人在殘疾人之家從事一段時間的輔助性就業之後,最終可以有能力走出去就業。”這是王金芳最希望看到的。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而今,他的這一願望,真的實現了。

近日,黃埭高新區“殘疾人之家”的5名殘疾人就走出“家門”,來到了蘇州國奧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印刷品包裝工作。據悉,這也是相城“殘疾人之家”的殘疾人首次“走出去”進入企業上班。

“得到滿意的工作,自食其力,讓我們收穫了快樂和自信,也實現了社會價值。”在蘇州國奧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小劉(化名)正在對一批新的紙質產品包裝進行組裝,談起這份新工作,小劉滿是欣慰。

小劉說,他們上五休二,在崗時間是上午8點半到下午3點半,每人每月可以拿到1400元左右的勞動報酬,其中政府每月補貼400元。有免費的工作餐,還提供了午休場所,除了基本工資和各種福利補助,企業還給大家購買了意外險。

“以前都是在殘疾人之家工作的,如今可以走進企業工作,對於殘疾人就業來說,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黃埭高新區殘疾人之家負責人呂燕介紹,為了拓寬殘疾人的就業陣地,殘疾人之家與國奧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創新嘗試向企業輸送一批實操技能過關的殘疾人才。此次輸送的首批5名肢體殘疾人,雖然身體上有些許障礙,但精神上卻比常人還要堅強樂觀,雙手更是非常靈活,通過技能實訓,他們都已掌握了一技之長。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整合資源,打造培育更多具有特色的庇護性勞動項目,同時加強與地區企業的緊密合作,向企業輸送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殘疾人才,在提高殘疾人經濟收入的同時,幫助他們更加自信地融入社會。”王金芳表示。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薛馬義 通訊員 黃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