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在近日苏州相城区举办的一次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上,18名残疾人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已连续举办11年的相城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已经累计帮助617名残疾人实现就业,真正为区内残疾人点亮了“希望之光”。

据统计,目前相城全区共有10235名持证残疾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4779人,其中,实现就业2536人。近年来,相城区通过结对帮扶、资金扶持、技术指导、项目带动等措施,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同时还在集中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个体从业等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新模式。

据介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是组织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一种集中就业形式。这种就业形式具有庇护性、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当前,相城区正积极探索,依托“残疾人之家”这一有形载体和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近日,在新成立的漕湖“残疾人之家”就业工场内,73岁的刘阿婆正手把手地教孙子阳阳(化名)制作酒店卡套。今年23岁的阳阳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因身体原因他一直无法参加工作。直到家门口成立了这个“残疾人之家”,他终于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就业”。

如今,阳阳在奶奶的陪伴下,已在漕湖“残疾人之家”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以往早上,阳阳总是赖在床上不肯起来,现在他每天7点不到就起床了,还经常催着奶奶早点带他去残疾人之家。刘阿婆说:“每天早上9点上班,他一般8点半不到就来工场了,估计是知道自己干活比别人慢,所以想‘笨鸟先飞’。”

这一切,刘阿婆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多亏了残疾人之家给了我孙子这么好的就业机会,这里的工作相对简单轻松,还有一定的收入,对我们全家来说都是帮了大忙。”刘阿婆说,阳阳家里还有一个妹妹,爸爸在望亭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妈妈在食堂做临时工,家庭并不富裕。“现在阳阳能走出家门工作,不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帮助家庭减轻了负担。”

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据悉,阳阳所在的漕湖“残疾人之家”,于今年6月份正式启用,主要为辖区内需要帮扶的残障人士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文体娱乐等服务。

“辅助性就业是残疾人之家的一项重要功能,我们希望通过开拓适合残疾人参与的生产项目,把辅助性劳动项目与庇护性就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漕湖“残疾人之家”负责运营的第三方企业工作人员苗海鹏表示。

“尽管这里距离中心城区相对较远,但并不代表这里的残疾人可以被忽视,帮助偏远地区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我们任重道远。”相城区残联理事长王金芳表示,我们希望借助残疾人之家这一有形的载体,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让全区每个角落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都能享有辅助性就业的机会。

据悉,自2016年开始,相城区残联就全力推进辖区内“残疾人之家”建设工作,今年以来更是将“残疾人之家”建设列入相城区政府实事工程,计划完成15家标准化“残疾人之家”建设。截止目前,相城区已建成标准化“残疾人之家”10所。到2020年,相城区将建成“残疾人之家”20家,其中各镇(街道、区)建成12家,村(社区)建成8家。

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撑起“保护伞”

随着残疾人就业需求逐年攀升以及残疾人之家数量增多,如何对残疾人就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为摆在区残联眼前的困惑。对此,相城区积极动员企业参与共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动残疾人就业社会化管理。

在相城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六楼,刚刚启用的相城区辅助性就业服务资源中心一片繁忙,工作人员正对着大屏幕,逐个查看各个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工作的场景,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第一时间向“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询问,而另一旁的工作人员则在不停地通过电话为“残疾人之家”招揽业务。

王金芳坦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除了政府主导,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关注。据了解,相城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资源中心正是委托第三方机构“相益就业服务中心”进行日常管理。

“这里不光是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资源整合中心,也是标准制定中心、培训中心、监管中心,后期这里还将成为辅助性就业项目的调配中心。”王金芳表示,“目前能规模化实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这些功能的,全国并不多;做成这样规模的,我们算是苏州大市首家。更让我们开心的是,现到现在为止,这套模式已经让70多位残疾人朋友受益,通过工作岗位逐渐融入社会大家庭。”

走进相城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资源中心,一排长长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残疾人参加辅助性就业的劳动成果,有各类包装袋、酒店日用品、餐巾纸盒……“我们的残疾人手艺一点不比正常人差,残次率很低,备受市场认可。”相益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杨行行坦言,以前给残疾人加工的项目来源很少,要么没活干,要么要货比较急,要赶工期,不适合残疾人做。后期中心通过完善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调配中心制度,可以实现由中心负责对外联络和寻找劳动项目,再通过产品的调配和协调,以及质量把控来完成订单。据悉,目前已有餐饮业、旅游业、食品业等行业50余款适合残疾人的手工活纳入调配中心。

“给残疾人的活,支付一样的市场价格,实行一样的品质管理,企业和个人都能从中受益,这是一个共赢之举。”王金芳呼吁,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事业单位及爱心人士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能给与大力支持,热心参与,共创扶残助残之举,共营扶残助残之风。

积极探索新路径 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残疾人“走出去”拓宽就业阵地

“我们最理想的愿景是,残疾人在残疾人之家从事一段时间的辅助性就业之后,最终可以有能力走出去就业。”这是王金芳最希望看到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而今,他的这一愿望,真的实现了。

近日,黄埭高新区“残疾人之家”的5名残疾人就走出“家门”,来到了苏州国奥印刷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印刷品包装工作。据悉,这也是相城“残疾人之家”的残疾人首次“走出去”进入企业上班。

“得到满意的工作,自食其力,让我们收获了快乐和自信,也实现了社会价值。”在苏州国奥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小刘(化名)正在对一批新的纸质产品包装进行组装,谈起这份新工作,小刘满是欣慰。

小刘说,他们上五休二,在岗时间是上午8点半到下午3点半,每人每月可以拿到1400元左右的劳动报酬,其中政府每月补贴400元。有免费的工作餐,还提供了午休场所,除了基本工资和各种福利补助,企业还给大家购买了意外险。

“以前都是在残疾人之家工作的,如今可以走进企业工作,对于残疾人就业来说,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黄埭高新区残疾人之家负责人吕燕介绍,为了拓宽残疾人的就业阵地,残疾人之家与国奥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新尝试向企业输送一批实操技能过关的残疾人才。此次输送的首批5名肢体残疾人,虽然身体上有些许障碍,但精神上却比常人还要坚强乐观,双手更是非常灵活,通过技能实训,他们都已掌握了一技之长。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培育更多具有特色的庇护性劳动项目,同时加强与地区企业的紧密合作,向企业输送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残疾人才,在提高残疾人经济收入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加自信地融入社会。”王金芳表示。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薛马义 通讯员 黄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