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節隨想

建軍節隨想

(參加直屬大隊黨代會與坪河老領導合影)

2018年8月1日,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週年了。對於一位曾經的軍人和現在的軍人來說,這是一個心潮澎湃的日子。

軍隊是國家的支柱,軍人是國家的脊樑,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如果沒有軍人的犧牲與奉獻,一個國家就不可能有安寧,人民就不會有幸福。因此,不管在哪個時代,無論是在什麼時候,軍人都是一種崇高而神聖的稱謂。軍人詮釋的忠誠,軍人詮釋是奉獻,軍人詮釋是責任,軍人詮釋是擔當。軍人,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受歡迎與敬仰的人。

1987年11月,那時的我才剛滿十八歲,我有幸穿上了橄欖綠軍裝,成為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一員,來到革命老區大巴山——達縣,在這裡戰鬥了整整五年。五年來,我從一名學生成長為一名意志堅定的武警戰士,這得益於部隊的教育與培養,得益於在部隊這個大熔爐中的鍛造。三十年來,不管我是生活在哪裡,不管我是工作在哪裡,部隊的那段經歷,都是我一生的榮耀。

在部隊,一切都是艱苦的,生活艱苦,訓練艱苦,但是,它卻對我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初到部隊時,在結束了三個月緊張的集訓之後被分配到了與達縣(現達州市)數百公里之遠的南江縣(現屬巴中)坪河勞改支隊。坪河,其實就是位於大山包圍中的一個小鄉鎮,這裡的艱苦程度是我從來沒有想象過的。進出大山就是一條寬不足五米的崎嶇山路,發生事故那是常有的事。坪河場鎮是一條長不過百米,寬僅三四米的狹窄街道,但是,每逢集市開市,這裡卻是人滿為患,好不熱鬧。據說,當地的群眾凌晨三四點就要起床往這裡趕,將自家產的禽蛋畜肉拿到街上賣掉,再換購一些生活或生產物資就要往家裡趕,一日兩頭不見亮。他們很多人捨不得在街上喝一口水,花幾毛錢買一個餅子吃。記得有一次,我與幾個戰友用自己微不足道的津貼幫助了當地一名貧困孩子讀書。為了表達對我們的感激,學校老師發動學生為我們送來了當地農民自家種植的蔬菜,堆成了小山。這裡的群眾是純樸的,純樸得只要你付出一分,他們就會盡全力表達萬分的感謝。記得幾年前我再次與部隊領導、戰友回到坪河,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但是這裡的變化卻非常小,除了以前的幾幢舊房改成了新樓以外,其他基本上還是原樣的。我們所在的部隊已經搬離,那些監舍已經被利用成為了學校,那些老營房也成為了當地群眾的住宿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見到我們時依然還是那樣地對我們充滿感情,熱情地邀請我們到家中坐坐。坪河人的純樸,可見一班。

三年後,我調到了武裝達縣地區支隊直屬大隊部,離開了戰鬥了三年的坪河。在我離開坪河的那天,看到身後離我漸行漸遠的坪河,我的心情是複雜的。既想走,也想留,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很多人也許能夠體會到。

來到直屬大隊部,在這裡我一呆又是兩年。兩年來,我盡最大努力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自己盡力優秀一些,不辜負大隊領導對我的信任。在這裡,我在大隊領導的幫助下,學習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掌握瞭如何成為一名更好的軍人。這裡雖然沒有坪河那裡艱苦,沒有那裡歷練人,但是,這裡卻讓我更加地成熟,更加地懂得了作為一名軍人的崇高與自豪。1991年,我有幸被選為了直屬大隊的黨代會代表,參加了直屬大隊黨委舉行的黨代會,讓我的思想更進一步地走向了成熟。

離開部隊已經快三十年了。三十年來,我不管在哪裡,對部隊的情沒有變,對國防建設的關心始終如一。我知道,一天是軍人,一生都是軍人。我為強大的祖國自豪,我為強大的國防自豪,我為自己曾經是一名軍人自豪。

(茂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