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抗霾」方案公布:工業企業差別化錯峯生產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高敬)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六省市共同制定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7日正式公佈。今年的秋冬季攻堅方案明確提出,工業企業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一些環保標杆企業甚至可以不予限產。

方案提出,今年秋冬季即從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3%左右。方案明確了調整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實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工業爐窯汙染治理、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3個專項行動等任務。

方案提出,深化工業汙染治理。自2018年10月1日起,嚴格執行火電、鋼鐵、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鋁)、水泥行業以及工業鍋爐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有序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近期不少人擔心採暖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對經濟的影響,此次公佈的方案明確要求,要因地制宜推進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嚴禁採取“一刀切”方式。

方案要求,各地重點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實施採暖期錯峰生產;根據採暖期月度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可適當縮短或延長錯峰生產時間。

差別化原則如何體現?方案明確,對各類汙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達到排汙許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2018至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改造任務的,全面採取錯峰生產措施。對屬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要提高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而對那些行業汙染排放績效水平明顯好於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環保標杆企業,可不予限產。

此外,“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取暖工作,關係百姓溫暖過冬,也一直廣受關注。方案提出,堅持以氣定改、以電定改,各地在優先保障2017年已經開工的居民“煤改氣”“煤改電”項目用氣用電基礎上,根據年度和採暖期新增氣量以及實際供電能力合理確定居民“煤改氣”“煤改電”戶數;堅持先立後破,在氣源電源未落實情況下,原有取暖設施不予拆除。

根據各地上報,2018年10月底前,“2+26”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62萬戶。其中,北京市15萬戶,天津市19萬戶,河北省174萬戶,山西省28萬戶、山東省45萬戶、河南省81萬戶。

方案要求,制定量化問責辦法,對重點攻堅任務完成不到位,或者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不到位且改善幅度排名靠後的,實施量化問責。(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