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美中关系:到了结束接触的时间了吗?》报告

关注全球技术地图

获取科技前沿动态

科技战略

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美中关系:到了结束接触的时间了吗?》报告

据布鲁金斯学会官网9月25日消息,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美中关系:到了结束接触(engagement)的时间了吗?》报告。报告认为,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对美国全球领导地位构成的挑战、重商主义经济模式及其他被视为威胁的行动,使得特朗普政府、立法者、企业和学术机构正在放弃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确定的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基础(即接触),这将挑起一场激烈的竞争,加剧美中两国之间的敌意和对抗性,对双方来说都没有益处。实际上,在应对中国在经济、数字、学术和安全等领域提出的挑战中保持与中国的持续接触及互利共赢,美国的政策转变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美国、日本和欧盟三方贸易部长发布联合声明

据欧盟委员会官网9月26日消息,美国、日本和欧盟三方贸易部长发布联合声明,三方在应对第三国非市场化政策、国企补贴、强制技术转让、WTO改革、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以及贸易风险和投资审查等其他问题达成一致。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超越传统政治边界:衡量美国国会的国际主义》报告

据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网站9月26日消息,CSIS发布《超越传统政治边界:衡量美国国会的国际主义》(Beyond the Water’s Edge:Measuring the Internationalism of Congress)报告。报告综述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后关于美国国会外交政策的研究成果,与总统外交政策研究形成比较,以理解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走向产生的影响。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网络空间中的认知效应与国家冲突》报告

据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网站9月26日消息,CSIS发布《网络空间中的认知效应与国家冲突》报告。报告认为信息技术对国际冲突和国际安全进行了重塑,并从知识革命与政治、“阿拉伯之春”和对手策略(主要指中、俄、伊朗和朝鲜)等3个方面考察了以信息及其产生的认知效应为核心的新冲突形式。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恐怖主义“战争”的不确定趋势:国家恐怖主义、叛乱及其他关键问题的挑战》报告

据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网站9月26日消息,CSIS发布《恐怖主义“战争”的不确定趋势:国家恐怖主义、叛乱及其他关键问题的挑战》报告。报告主要探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定义恐怖主义的方式对恐怖主义数据和信息收集的影响,二是恐怖主义数据收集的标准。在以上探讨中,报告还试图明确恐怖主义数据库中的不确定性和矛盾的规模,并为美国政府更好地收集恐怖主义数据提供建议。

信息

普林斯顿大学研发出可显著提高神经网络性能的芯片

据Phys网站9月24日消息,普林斯顿大学与美国半导体公司ADI合作,研发出能够显著提高神经网络性能和效率的芯片。研究人员对神经网络芯片进行改进,加速了芯片的信息获取速率,使芯片性能获得数十倍的提升。该芯片可以帮助推进图像识别、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中的人工智能系统等众多神经网络应用。

DARPA与DigitalGlobe共建地理空间云分析中心

据Army-technology网站9月26日消息,DARPA与DigitalGlobe公司签署合同,共同创建地理空间云分析中心,为地理空间的多源信息提供非加密的云分析平台。DARPA希望借此平台获得对大量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大规模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帮助军事和情报人员快速获得数据分析结果并做出重大决策。

悉尼大学开发出可恢复光纤信号的芯片,有助于提升信息传输速率

据Eurekalert网站9月26日消息,悉尼大学纳米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可恢复光纤信号的芯片,能在提取出光纤信号携带的数据后将其转化为电子信息。此前从光纤信号中提取信息需要本地振荡器和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面对大量数据时处理时间大大增加。该技术简化了从光纤信号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光纤的信息传输速率,可用于云计算、物联网等大量数据的传输。

生物

美英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复动物体内线粒体DNA突变,有望用于治疗线粒体遗传病

据奇点网9月25日消息,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团队分别使用基因编辑技术ZFN和TALENs成功在小鼠体内消除线粒体中导致疾病的突变DNA,这是人类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体内编辑线粒体DNA(mtDNA)。mtDNA没有采用CRISPR技术进行基因编辑,一方面是mtDNA太小,采用ZFN和TALENs相对于CRISPR更易操作;另一方面是CRISPR需要引导RNA,而引导RNA目前无法有效进入线粒体内。该项研究结果有望用于治疗耳聋、癫痫和肌肉无力等线粒体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脑机接口解码器,可绕过脊髓损伤直接恢复瘫痪肢体运动功能

据Nature自然科研网9月25日消息,美国巴特尔纪念研究所科学家通过分析四肢瘫痪患者的大脑活动数据,开发出深度学习算法“脑机接口解码器”,可向患者前臂肌肉直接传递电刺激,从而恢复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研究人员向患者大脑运动皮层植入微电极阵列,可高时空分辨率直接采样神经元活动。神经活动大数据库开发的脑机接口解码器可准确、快速、持久地控制电刺激设备,实时恢复患者瘫痪的前臂活动,且会自发学习新功能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

海洋

美海军推出新型水下导航装备,为水下作战提供安全保障

据国防科技信息网9月27日消息,美海军水面战中心与英国JFD公司联合研制出小型、低成本以及低功率增强型水下导航装备—“暗影导航”。该装备是军用市场上首款免手操作的水下导航设备。JFD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的手持式或战术浮板上安装的罗盘、深度计和航海经线仪等在零能见度环境下无法使用,严重限制了水下作战人员的作战能力。该装备安装在潜水员的标准半面罩上,即便在零能见度条件下仍可为穿戴者显示清晰的罗盘航向、深度和时间等信息,使潜水员不再受低能见度等恶劣任务环境的限制,并且无需携带战术浮板。

俄罗斯研制出可在水下施放无人机的无人潜航器

据新华社9月27日消息,俄罗斯研究人员研制出可在水下施放无人机的无人潜航器。该潜航器名为“孔雀石”,长宽高分别为38厘米、30厘米和28厘米,质量约6千克,可通过遥控下潜至水深50米处且连续工作4小时。该潜航器携有一台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当潜航器在水下完成所有信息收集工作后,会将存有这些信息的无人机向水面弹射。无人机上浮到水面后,会将“出水”信息传给操控员,并由后者启动无人机升空。俄海军官员表示,目前由舰艇执行的一些水下任务,未来可交由造价低廉的无人潜航器来完成。

航空

美国贝尔公司展示无人攻击机V-247的全新模型

据战略前沿技术9月27日消息,美国贝尔公司展示无人倾转旋翼机V-247 “警惕”(Vigilant)的全新模型。该无人机将具备自主飞行能力,并拥有必要的数据链接,可与有人驾驶飞机协作。该无人机将承担综合防空、电子战、空中预警和精确打击等任务。贝尔公司希望到2023年完成该型无人机生产的计划。

航天

NASA发布《国家空间探索运动报告》,阐述了其送人重返月球和前往火星的规划

据航小宇9月27日消息,近日NASA发布《国家空间探索运动报告》。该份报告阐述了NASA送人重返月球和前往火星的规划,但未说明具体细节。该报告概括介绍了“国家空间探索运动”的战略目标,包括把低地轨道活动转交给私营部门;送宇航员重返月球表面;前往火星和其它目的地所需的各项能力等。

新材料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开发出可贴在皮肤上的自供电心脏监测器

据EurekAlert网站9月26日消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开发出由光能驱动的超柔软的有机传感器,可用作自供电心脏监测器。研究人员将可监测一系列生物功能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集成到柔性光伏电池中,成功开发出自供电心脏检测器。在明亮光线下,该器件能够有效监测大鼠和人类的心跳。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实现人体自供电医疗设备的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先进制造

耶鲁大学开发出机器皮肤,可将无生命的物品变成机器人

据环球科学9月26日消息,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开发出机器皮肤,该皮肤可被安装到日常生活的各种用品如泡沫碎片、毛绒玩具上,然后将其变成可执行不同任务的临时机器人。该机器皮肤由弹性板制成,并嵌入了传感器和执行器,当将其包裹在目标物体上之后可使物体移动、进行抓取或使感知周围环境,以执行不同的任务。该技术或可用于搜救机器人以及可穿戴等领域。

大众汽车将推进新型驾驶辅助系统研发

据机器之心9月27日消息,大众汽车表示计划使用虚拟测试技术加快新型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及生产。下一代辅助系统将在虚拟生成的驾驶和交通场景中进行调试及数据分析。大众汽车目前已经对内部开发的软件进行测试,将其用于模拟实际交通状况下的汽车驾驶。未来,用于检验自动驾驶所需的数百万公里测试里程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完成。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