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說《易經》,陰陽五行學說追本溯源,建議收藏

現代人說《易經》,陰陽五行學說追本溯源,建議收藏

易經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從現代天文學角度來論述,宇宙大爆炸之後空間是處於一種混沌朦朧的狀態(太極)。地球是經過幾億年的物質沉澱集聚而形成的一顆行星,因宇宙中太陽是固定不動的,地球自轉一圈只需要1天(24小時),光照時間隨著地球自轉而變化,從而形成白天與黑夜(兩儀)。因地球是側斜圍繞太陽公轉且自轉,在南北迴歸線逆時針移動,在這個過程當中,每個地區所受到的光照時間不同而有溫度的差異即形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四象)。現代人說《易經》,陰陽五行學說追本溯源,建議收藏

現代人說《易經》,陰陽五行學說追本溯源,建議收藏

現代人說《易經》,陰陽五行學說追本溯源,建議收藏

現代人說《易經》,陰陽五行學說追本溯源,建議收藏

現代人說《易經》,陰陽五行學說追本溯源,建議收藏

物理學中的同種相同電荷會相互產生排斥作用,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又如將兩塊磁鐵的N極相互靠近時會產生推力相互排斥,當靠近S極時則會相互吸引。物理學中這兩種相互吸引相互對立的關係早在幾千年前就被我們的祖先發現,並且被賦予(陰陽)的概念。古人把宇宙萬事萬物都歸納為陰陽兩大性質,所謂獨陰不生,獨陽不長,認為一切的事物的形成、發展、變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轉化的結果。即天與地、男與女、雌與雄、夏天與冬天、光明與黑暗、冷與熱、生與死等等,是故,天下萬物皆生與此。在中國易學數術體系中,陰陽的概念是通過五種屬性展現的(五行),五行就是水、木、火、土、金(大部分人習慣讀金木水火土,這是不對的)。中國古人總結出五行有兩種基本的規律和特徵即相生與相剋。

現代人說《易經》,陰陽五行學說追本溯源,建議收藏

相生就好比母親生育子女,是一種屬性對另一種屬性起到哺育、繁衍、助長的作用

相剋就好比警察對待恐怖分子,是一種屬性對另一種屬性起到壓制、約束、消滅的作用


本章關於陰陽五行的論述就到這裡,不足之處請各位行家網友留言指出,筆者定一 一回復。下章將論述《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由來及其天文學背景,儘量用現代人能夠看懂的寫作方式讓大家瞭解這門偉大的學術,盡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