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89320081
如今隨著健康意識增強,體檢的普及,肺結節非常多見。從影像學來講,胸片或者CT上直徑3公分以上稱為腫塊,3公分以內稱之為結節,一般情況下,病灶直徑<2 cm的稱為肺內小結節,直徑<5 mm的稱為微小結節。普通胸片基本上很難發現小結節,除非靠近胸膜周邊,利用胸片肺小結節檢出率只有0.1-0.2%,而胸部CT肺小結節檢出率超過80%,肺部薄層掃描甚至能發現1毫米的微小結節。
由於肺癌的高發,很多人一聽說肺小結節,就會聯想到肺癌,其實絕大多數肺小結節都是良性的。初次體檢發現的肺部小結節,80-90%都是良性。所以肺部小結節並不等於早期肺癌,肺內炎症、結核、真菌感染等疾病都會形成結節。因此肺內的小結節性病灶,可能的診斷可以說是多種多樣,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錯構瘤、結核球、隱球菌感染、硬化性肺細胞瘤等。惡性的則可能是原發性肺癌或肺內轉移癌。有少部分良性病變,長時間之後也可能轉化為惡性。
肺結節中有一種特殊類型,磨玻璃結節,磨玻璃結節是一個影像學概念,指在高分辨率CT上表現為密度輕度增加,呈雲霧狀密度陰影,但其內支氣管及血管紋理仍可顯示。磨玻璃結節可見於腫瘤、感染、局部出血或間質纖維化等。相比較而言,磨玻璃結節惡性幾率略高,實性小結節惡變率7%,磨玻璃結節惡性率為18%。結節的位置(上葉)、大小、CT值以及形態(空泡、胸膜凹陷、支氣管充氣徵、血管形態改變)對鑑別良惡性肺小結節有很重要的價值。
對於肺小結節的隨訪要求是,≤5 mm的微小結節建議每年複查1次;>5 mm的磨玻璃小結節建議每半年複查1次,連續3年複查後,如果結節無明顯變化,仍建議每年複查CT。>8 mm的小結節,每3個月複查,必要時抗炎治療,對持續存在並增大的結節採用PET、穿刺活檢,和(或)手術切除進一步評價。
胡洋
肺小結節是一個影像學的概念,一般是指在肺實質中的病灶,小於三公分的實性病灶就叫肺結節,大於三公分的叫做腫塊。其中對小於一公分的就叫做肺小結節,小於五毫米的就叫微小結節,這些都是專業醫生做的行業內特殊的定義。
引起肺小結節的原因很多,比如說炎症、腫瘤特殊的感染,包括結核和真菌感染。腫瘤包括良性的平滑肌瘤炎性肉芽,腫纖維瘤等等,惡性腫瘤包括肺癌肺肉瘤等等。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提高,核心的影像設備的不斷出現,微小結節的發現率越來越多。以前一般的胸片看不出的小於一公分的病灶,如果做一個ct或者甚至高分辨率的ct就很容易發現這些小的病灶。
很多研究和數據表明,對於正常人群進行一個高分辨率ct檢查大約20%到60%的人會發現肺小結節。其中一些高危人群肺小結節的發生率更高,比如說長期抽菸的、肺部有慢性疾病的,它的發生率就會更高。
因此一旦發現肺部小結節病灶一定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判斷,判斷良惡性,對治療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其實首次螺旋CT體檢,檢出肺結節佔體檢總數的10%,而這部分小結節80%都是良性的,只有少部分是肺癌。臨床上,把肺內直徑≤3釐米的病灶稱為結節,而小<8毫米的結節稱為小結節,<4毫米的結節稱為粟粒樣結節。所說的結節應該是有明顯的邊界的、局灶性的、類圓形的,局部遮蓋或部分遮蓋肺紋理,是非正常的肺泡結構的其他組織,可能是瘢痕、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
一般來說小的病灶,良性可能性大。臨床發現的肺結節惡性腫瘤的概率為20%-40%,且惡性概率隨年齡增長明顯升高,30歲以下肺結節患者惡性率為<5%,超過70歲者惡性率達80%以上。但是即使肺部結節為惡性,如果是通過體檢查出,多數是早期肺癌,手術後能長期存活,復發轉移很少。所以常規的體檢很重要。
海上名醫
問題問的很好。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肺結節,肺結節指的是邊界清晰的,影像學不透明的、直徑≦3cm,周圍完全被含氣組織包繞的單發或多發的肺部結節。
什麼是肺小結節。通常我們說直徑小於3cm的肺內類圓形的佔位,稱為肺結節,大於3cm的稱為腫塊。而對於什麼是小結節的定義,沒有統一意見,一般可認為小於1cm的為小結節,當然更小的可稱為微結節,為什麼要關注結節的大小呢,因為這個跟良惡性有關,越是大的結節或腫塊,惡性可能越高。
(結節較大,胸片和CT都能檢出)
肺結節怎麼查出來的?
通常肺結節是用放射科的胸片和CT兩種辦法查出來的。
檢出率有多高呢?
一個國外大樣本的研究發現,LDCT篩查肺結節檢出率為24.2%,也就是5個人就有至少有一個人能查出肺結節,而另外一些研究甚至更高,可高達40%。而胸片的結節檢出率就低很多了。普通X線胸片的肺結節檢出率約0.09%-0.20%。這是為什麼呢?
很好理解,CT是斷層技術,可以一層一層的看肺,而且掃描的的層厚很薄,約1mm左右,所以,很小的,幾個毫米的結節都能看出來,不會被骨頭或其他組織遮擋。而胸片則不同,把肺、骨頭、心臟、縱隔等組織壓縮到一張片子上,因此小的結節,很容易漏掉,尤其是一些特殊位置的,比如肋骨後面,縱隔後方;或者一些磨玻璃結節,更容易漏掉。
所以,對於普通人群,肺結節檢出的高低,主要由所用的技術決定的。CT檢出率高於胸片。
(位於心後的肺癌,胸片很難看到)
那體檢出的肺結節就是肺癌嗎?
不是 ,LDCT查出的肺結節,96.4%是良性的;胸片查出的肺結節,94.5%是良性的 。直徑≤5 mm :惡性率<1% ;直徑5~10 mm :6%~28% ;直徑>20 mm :64%~82% 。至於怎麼判斷結節是不是肺癌?大小、形態、密度分析,進一步檢查,隨訪複查,牽扯到太多的專業知識,本頭條號也寫過一些關於肺結節的文章,可參考。 一句話,怎麼處理聽放射科大夫的建議。
(紅圈處為微小磨玻璃結節,胸片上看不到)
特定人群的肺結節檢出情況,比如原有癌症的患者,肺結節的檢出率肯定比普通人群高,因為肺部是一個容易發生轉移的器官。比如感染、塵肺等等患者,肺部結節的檢出也會很高。
放射科楊大夫
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中發現肺部有結節,雖然可能只有黃豆大小,可卻能讓人吃不香睡不好。既沒有咳嗽也沒有胸痛,還不抽菸,怎麼會長肺結節?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的?究竟該如何處理呢?
肺部小結節真的是“來者不善”嗎?
空氣汙染不斷加重,低劑量CT普及,近年來發現的肺部小結節患者越來越多。由於早期肺癌往往表現為肺部小結節,故很多人在體檢報告單上一旦發現肺部小結節便開始懷疑自己患了肺癌,精神高度緊張,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其實,肺部結節的性質多種多樣,臨床中一般認為,如果肺部的結節小於8毫米、邊緣清楚光滑的,那麼考慮良性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仍然需要定期觀察。
▲ CT片子上面,劃個小圈的那個小豆豆就是小結節。
如果結節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大,則不能排除是惡性的(如果是惡性結節,病變增大一倍的時間為300~400天;如果結節倍增時間大於600天,那麼說明其惡性概率很低)。
大多數結節在兩年內未觀察到生長,一般可視為良性或是發展很緩慢的肺癌,建議每年複查。具體來說:
結節直徑小於等於4毫米,應每12個月隨訪一次;
結節直徑在4~6毫米之間的患者,應每隔6個月隨訪一次;如果結節沒有變化,則每年定期隨訪;
結節直徑在6~8毫米之間,應在最初的3~6個月之間複查一次,在9~12個月之間再複查一次,如果沒有變化,則每年定期隨訪。
對於多個小的實性結節,隨訪的頻率和持續時間應依照最大的結節進行。如果肺部結節大小超過8毫米,特別是邊緣不規則,看上去有又短又細的毛,則認為惡性的可能性比較高,可進一步進行增強CT、PET-CT或穿刺檢查。
這幾類人發現肺小結節需警惕
有幾類人在體檢發現肺部小陰影或小結節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當積極接受正規的檢查和及時的治療:
年齡在40歲以上者;
長期吸菸或被動吸菸的人;
曾經接觸石棉或放射性元素者;
既往有肺結核病史或長期肺部慢性炎症患者;
有腫瘤個人史或家族史,特別是肺癌家族史者。
擔心肺部小結節有一天會不會變成肺癌?
現有的胸片以及胸透檢查有一定侷限性,普通群眾在日常體檢中選擇CT檢查能及時發現較早肺部病變。
隨著醫學設備及技術的不斷進步,肺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但由於病因複雜,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因此醫生診斷有一定難度。
如果體檢發現肺部有小結節,先不要擔心,它不一定是癌;即使是癌,也不用怕,因為大多是極其早期的癌症,只要通過及時恰當的治療,是完全可以痊癒的。
對於良性可能或未定性的肺結節患者應結合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定期CT隨訪,動態觀察,以便及時診斷。
對於形態學表現高度懷疑肺癌的肺結節患者,可以根據肺結節的不同位置採取纖維支氣管鏡或CT、B超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進行病理診斷,必要時採取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通過胸腔鏡幾個小孔就可以完成手術,術後恢復也很快。
對營養健康感興趣可以關注哦,後期更多分享~
咽喉田醫生
肺小結節的檢出率有多高,這個我不熟,應該是CT掃描比普通的拍胸片,檢出的幾率大一些,它在10mm左右的結節都能清晰掃描出來,一般肺小結節的定義是3cm以下,然而這樣10 mm左右的大多數是良性的結節,不需要擔心。因為人的肺部有炎症,結核,塵肺等也會有結節的現象,當然肺癌轉移的話,也會有小結節。這個是否是肺癌轉移,醫生會有詳細的檢查以及病人病史,病人家族病史的問詢。一般可以看醫生在檢驗報告單上的意見處理,比如需要隨訪觀察,定期檢查之類的。平時需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有肺部疾病積極治療,不是所有的肺病或者結節會轉化為肺癌,這樣的良性小結節我認為是可以做肺部深呼吸也可以治癒的(希望專業的醫生不要噴,我比較相信人體的自愈能力。當然有病變的可能的話,是需要早預防,早治療的),肺結核經過系統的治療是完全能治癒的,即便是肺癌也是可以治癒的。這個要相信主治醫生的治療意見,不要自己嚇自己。
荷唯洛之戀
一般胸部CT是目前公認診斷肺小結節的最佳檢查儀器,所以一年一次的體檢很重要!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長期抽菸的人、家中的重要親屬中有惡性腫瘤病史的人,更要注意肺部小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