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姓氏對聯

吳姓氏對聯

我們家是吳姓,在我們那兒吳姓的不算多,也不少。聽大伯說家譜在石甸或者哪兒我記不得了。只告訴我我們是吳氏的至德堂,並帶我去他家,指引大門上對聯: “延陵世澤 三讓家聲 ”告訴我,這就我們吳家的專用的對聯,其他人家都不好用的。其實各個家族都有各個家族的專屬對聯,都有一定的來源與歷史故事的,看到人家的對聯,便知道這是哪個世家。可現在大多人都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大伯也給我講了對聯的故事來源。於是我翻閱資料,故事與大伯講的有些許的出入,畢竟大伯也是聽老一輩傳下來的,再者大伯沒念過什麼書。故事是這樣的:宋代《百家姓》明確記載吳姓的郡望是延陵。延陵是今江蘇常州市附近地區。周朝的封國——吳國,有個季札公按父親的意願和當時國民的要求,他應繼承王位。但他為了不當國王躲到延陵鄉下耕種。後他的哥哥諸樊當上了國王,將延陵封給季札。後世為了紀念他將吳姓郡望定為延陵,其後裔將姓氏前冠以“延陵吳氏”,將祠堂冠以《延陵堂》。慈利吳氏是札公的第五子吳木熹(化名永貴)的後裔,是嫡裔延陵吳氏。於是對聯上聯便有了解。而下聯的解應出於此,周太王生有三個兒子:太伯、仲雍、季歷。周太王見季歷賢能,加之兒子昌有聖王之兆,欲立季歷以傳昌。太伯、仲雍知道父親的意思後,藉口採藥逃到句吳(今江蘇蕪錫一帶),創業建國。孔子對此贊曰:“太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後世吳人就以孔子的“至德”、“三讓”作為宗祠的堂名,以示紀念。當然,後世也有把太伯、仲雍、季札(季札也是躲到延陵而出讓王位)加在一起,稱為“三讓”的。嚴陵氏族,至德堂子孫。吳氏的同宗們,要記得把吳氏的故事告訴我們的下一代呀!

吳姓氏對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