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氏对联

吴姓氏对联

我们家是吴姓,在我们那儿吴姓的不算多,也不少。听大伯说家谱在石甸或者哪儿我记不得了。只告诉我我们是吴氏的至德堂,并带我去他家,指引大门上对联: “延陵世泽 三让家声 ”告诉我,这就我们吴家的专用的对联,其他人家都不好用的。其实各个家族都有各个家族的专属对联,都有一定的来源与历史故事的,看到人家的对联,便知道这是哪个世家。可现在大多人都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大伯也给我讲了对联的故事来源。于是我翻阅资料,故事与大伯讲的有些许的出入,毕竟大伯也是听老一辈传下来的,再者大伯没念过什么书。故事是这样的:宋代《百家姓》明确记载吴姓的郡望是延陵。延陵是今江苏常州市附近地区。周朝的封国——吴国,有个季札公按父亲的意愿和当时国民的要求,他应继承王位。但他为了不当国王躲到延陵乡下耕种。后他的哥哥诸樊当上了国王,将延陵封给季札。后世为了纪念他将吴姓郡望定为延陵,其后裔将姓氏前冠以“延陵吴氏”,将祠堂冠以《延陵堂》。慈利吴氏是札公的第五子吴木熹(化名永贵)的后裔,是嫡裔延陵吴氏。于是对联上联便有了解。而下联的解应出于此,周太王生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周太王见季历贤能,加之儿子昌有圣王之兆,欲立季历以传昌。太伯、仲雍知道父亲的意思后,借口采药逃到句吴(今江苏芜锡一带),创业建国。孔子对此赞曰:“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后世吴人就以孔子的“至德”、“三让”作为宗祠的堂名,以示纪念。当然,后世也有把太伯、仲雍、季札(季札也是躲到延陵而出让王位)加在一起,称为“三让”的。严陵氏族,至德堂子孙。吴氏的同宗们,要记得把吴氏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下一代呀!

吴姓氏对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