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圜錢也稱圜金、環錢,是一種中國古代銅幣。主要流通於戰國時的秦國和魏國。圓形,中央有一個圓孔。錢上鑄有文字。一說由紡輪演變而來;一說由璧環演變而來。是方孔錢的前身。。圜錢是戰國中晚期的青銅鑄幣,是一種進步的鑄幣形式。圓形圓孔的圜錢又稱為“環錢”,錢面上鑄有文字,是先秦貨幣一大系統,這是從玉璧紡輪演變而來。主要流通地區為東周、西周、秦、燕、趙、魏、齊等國。圜錢與刀幣、布幣相比,圜錢的中孔用繩系扎後具有方便攜帶,又便於清點等優點,符合商品交換髮展的需要,也便於人們互相接受。在中國流通了二千多年的“方孔錢”,即由此而來。環錢晚於布幣刀幣出現,因為古幣上的文字,以紀數紀干支的為最早,紀地名的在後一點,而紀重紀值的就更晚了,最早的環錢是垣字錢和共字錢,垣和共都是地名。環錢中的西周指的是河南,東周則是洛陽了。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總重:32.4g(一組3件)

欣賞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釿”字圜錢歷史簡介

從圜錢錢體所鑄貨幣單位的不同,可將其劃分為三大類:一、以“兩”為單位的秦國圜錢;二、以“釿”為單位的兩週、三晉地區的圜錢;三、以傳統貨幣單位“刀”為名稱的齊、燕圜錢。

先秦圜錢有以釿、化和銖兩為價值單位的三個類型,分別流行於周王朝與韓、魏國、齊、趙、燕國和秦國,有漆垣一釿、共半釿、垣、藺、賹化、重一兩十四銖、半兩等。隨著秦國的強盛,秦國統一鑄行的半兩錢逐漸推向全國。圜錢較為稀少。

貨幣單位一般都沿用布幣的“釿”,幣面鑄有地名和貨幣單位,如三晉和周地區的“共”、“垣”、“藺”、“長垣一釿”等。魏國的共字圜錢、垣字圜錢是產生年代最早的圜錢,大約在魏惠王公元前370-319年遷都大梁以後。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環重一兩十三株

環重一兩十四株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秦國也處於布幣流通區,秦圜錢與別國不同的特徵是,以“兩”為貨幣單位,幣面只記貨幣單位,不記地名,這表明貨幣鑄造權集中於朝廷,在貨幣制度上更具有進步性。秦圜錢,最初是圓形圓孔無郭,背面平素無文,正面銘文“重一兩十三銖”、“重一兩十四銖”,戰國晚期演變為圓形方孔的“半兩”錢。由於半兩大小適中,便於授受,適合當時流通的需要,得到迅速發展,後來成為全國統一的貨幣。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環重一兩環錢也是秦錢的一種,古時稱圓形東西為珠,珠重一兩就是環錢重一兩。這類錢圓孔,背平素。據現在所知,環錢的文字有垣、共、晉、武差、濟陰、安臧、離石、東周、西周、半環、共屯赤金、長垣一釿、重一兩十三銖、重一兩十四銖等,錢文大篆。其中濟陰環錢有大小兩等,西周和東周的環錢只有小型的。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聖約翰拍賣罕見錢幣——東周圜錢一組


2006年秋季拍賣會上垣、共各一枚的成交價在172.5萬元,“長垣一釿”環錢成交價230萬元左右,“藺”字環錢成交價34.5萬元,“一少朱”環錢成交價169萬元。“半兩”錢因面貌眾多,存量較多,吸引著大量藏家。此次上拍的三枚半兩錢,重量、年代、形制並無特殊之外,分以105.8萬元、115萬元、172.5萬元成交,其中,2034號半兩成交價115萬元,高出估價十多倍。為何有此高價,不得而知。市場中少見的“半寰”圓錢,以94.3萬元成交,兩枚品相接近的“兩甾”圓錢,分以134.5萬元和136.8萬元成交,物有所值。“文信”圓錢103.5萬元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