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萬華化學的意義:

萬華化學,最大的意義或許是重新定義了化工股,或則叫優質化工股的價值;之前,化工股就等於週期股、固定資產投入等於價值毀滅等認識與論斷讓人早早放棄跟蹤,沒有想到萬華化學卻一路走來,越戰越勇,成為化工板塊NO1;然而,即便17年的利潤過百億,本質上仍有周期的屬性,只是這幾年行業產能未大幅增加、而下游需求在不斷增長;現在回頭萬華化學,

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行業空間很重要,好多小企業所處行業太小,難有大空間;

2、化工天然不是週期股,沒有技術含量、產品同質化與產能容易過剩的細分行業會呈現週期性,萬華的MDI產品是同質化的,但由於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產能長期緊缺而非過剩;進一步說,如果將來MDI行業出現產能過剩,週期性就不可避免;但全球生產廠家僅僅八家,很容易限產保價;

3、萬華三大產業板塊,石化板塊或許盈利很弱;但打通石化產業鏈,可以豐富聚氨酯原材料來源,或則說讓聚氨酯板塊原材料價格更低;而精細化工新材料是聚氨酯與石化產業鏈的延伸,可以撫平週期波動;

4、三大板塊本質上還是化工板塊,那麼週期屬性還是存在,因而目前動態市盈率不足10倍,也體現了市場對此的擔憂;萬華最大的看點是產品相對高精尖、那麼在順週期業績爆發性會高、逆週期階段利潤下降或許會平緩,因而仍是化工板塊的首先標的;

一、公司基本情況

公司主要從事聚氨酯(MDI、TDI、多元醇),丙烯及其下游丙烯酸、環氧丙烷等系列石化產品,SAP、TPU、PC、PMMA、有機胺、ADI、水性塗料等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 MDI 產品是製備聚氨酯的最主要原料之一,聚氨酯具有橡膠、塑料的雙重優點,廣泛應用於化工、輕工、紡織、建築、家電、建材、交通運輸、航天等領域。

採購模式:公司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純苯、煤炭、LPG 等為大宗原料;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公司目前已經形成了產業鏈高度整合、生產高度一體化,但行業週期又不盡相同的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抗風險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年報摘錄

1、2017 年,伴隨全球經濟復甦,MDI 需求旺盛,同時,全球多套 MDI 裝置運行不正常,供應減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價格不斷上漲,尤其是中國市場在 3 季度創出歷史新高。公司緊抓市場機遇,在生產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大供應量,收穫難得的市場機會;解讀:這句話說明,即便全球八家生產企業,技術實力也不盡相同;多套MDI裝置運行不正常,就是技術不能保障;換句話說,設計產能不等於實際產能;那麼,產能越大,越收益,因為即便自己的部分產能出問題,剩餘產能也有益處;

2、石化業務板塊按照“夯實基礎、優化結構、擴大影響、提升能力”的經營方針開展工作,推行“週期定價”操作模式,建立了產業鏈價值分析模型和市場供需分析模型,成功加入亞洲 LPG CFR 委員會,持續推動與中東主流供應商深度戰略合作,不斷擴大萬華在石化行業影響力。解讀:化工企業對產業鏈研究會遠超散戶,有時候看結果就好;

3、主營業務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公司石化系列產品收入、成本較上年大幅上漲,但毛利率略有下降(12.48%),

主要為報告期內毛利率較低的 LPG 貿易量增加所致。

國內外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較上年大幅增長,

但國外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為低毛利率的 LPG 貿易量增長主要在國外所致。

分產品系列說明:聚氨酯系列主要包括異氰酸酯、多元醇、TDI 等;石化系列主要包括C3 和 C4 烯烴衍生物;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系列主要包括表面材料、TPU、SAP、PC、特種異氰酸酯、特種胺等。產量角度: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收入增幅大於銷量增幅,價格整體上漲,毛利提高;

4、費用情況

資產減值損失3億;2017年應收餘額28億,2016年末為17億;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研發投入12億,全部費用化,沒有資本化,盈利質量高;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5、行業經營性信息分析

2018 年全球宏觀經濟面仍將繼續向好,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正在進行消費升級,都將推動 MDI、TDI、水性塗料等需求持續增長;老齡化、全面二胎政策和汽車輕量化為化工新材料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但未來兩年中東及中國有多套 MDI 新裝置建成並加大投放市場,將加劇亞太地區的供需矛盾而潛在的競爭者對 MDI 行業虎視眈眈石化行業競爭異常激烈,週期波動明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我們的海外經營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2018 年計劃實現銷售收入 512 億元。(本收入計劃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三、公司業務簡介

(一)聚氨酯業務板塊:

1、聚氨酯業務包括異氰酸酯和多元醇兩部分。大宗異氰酸酯分為 MDI 和 TDI 兩類。全球 MDI 行業萬華市場份額超過 20%,產品質量在行業內領先;在中國市場,萬華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公司還積極依託 MDI 的技術和生產優勢,正在建設 30 萬噸 TDI 裝置,預計 2018 年建成。多元醇(乙二醇)是聚氨酯產業另一關鍵原料,與異氰酸酯有極強的協同效應,萬華自 2006年進入該領域以來,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產品門類齊全的多元醇製造商。

2、生產工藝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3、2017年價格走勢

聚氨酯系列價格變動情況: :2017 年年初,國內聚合 MDI 市場延續去年漲勢,價格一路漲至 26800 元/噸,從 3月份起,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傳統旺季不旺,市場一路進入下行通道。5 月份後由於部分廠家裝置檢修故障,未能如期開工,導致市場貨源緊張,價格一路上揚接近 30000元/噸。進入 9-10 月旺季需求,場內供應不及旺季需求預期下,價格一路暴漲至 45000元/噸;而後隨著下游需求逐漸步入淡季,價格開始有所回落。

截至 2017 年底市場聚合MDI價格為 27000 元/噸左右純MDI價格也從年初的 23500元/噸左右漲到了 29000元/噸。

(二)石化業務板塊:

1、石化業務目前主要發展 C3 和 C4 烯烴衍生物。國內丙烯需求巨大,萬華煙臺工業園擁有非常完善的丙烯及衍生物製造產業鏈,擁有丙烯產能 75 萬噸。萬華還依託技術創新優勢,在丙烯酸/丁醇/環氧丙烷等丙烯一級衍生物的基礎上,向下發展具有萬華獨特優勢的更為精細、附加值更高的產品。

2、產業鏈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未來萬華石化業務還將大力發展 C2 烯烴衍生物,正在籌建的百萬噸乙烯產業鏈項目建成後,萬華將涉及更多的烯烴下游高附加值衍生產品,成為中國重要的烯烴及衍生物供應商。備註:跟衛星石化部分重合,又不盡相同;但萬華更多是靠內生成行、用聚氨酯業務拓展石化業務,衛星石化靠股權融資;

3、石化價格走勢

石化系列價格變動情況:從 2017 年全年情況來看,石化產品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幅度上漲,這與原油價格同比大幅上漲趨勢基本一致。山東丙烯均價 7512 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 19.7%;華東環氧丙烷均價 10911 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 18.5%;華東丁醇均價 6811 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 27%;華東丙烯酸均價 8272 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31.1%;華東丙烯酸丁酯均價 9823 元/噸,與去年同期相上漲比 31.9%;NPG 進口加氫均價 14638 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 51%。

(三)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業務板塊:

2017 年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業務板塊取得優異業績,相關產品均躋身行業前列。TPU 產品下游市場主要是汽車、電子等消費品領域。未來,公司將瞄準國際市場和國內高端市場,實現銷量和利潤的雙豐收。PC 業務依託萬華的光氣化技術優勢,產品應用於汽車、電子產品、光學器件、包裝等領域,萬華一期

PC 裝置已於 2017 年底順利建成,並於近期一次性開車成功。特種異氰酸酯業務是異氰酸酯領域的皇冠明珠,包括 HDI、H 12 MDI、IPDI 等主要品種,下游主要是汽車塗料等領域。萬華產品推出市場後很快取得了全球大客戶的認可,

目前市場份額已經位居全球前列。特種胺業務是萬華基於加氫技術平臺打造的獨特的業務平臺。目前已成為國內產品門類齊全,技術水平較高的特種胺製造商。隨著高端的風電、電器、飾品等高端環氧領域持續發展,該產業未來仍將高速增長。公司總體產能情況: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四、行業基本知識

1、MDI業務

MDI在中國最大的應用市場是鞋服,佔比32%;其次是家電,佔比29%,家電主要是冰箱、冷櫃;建築佔比15%、塗料佔比11%、汽車佔比7%、工程佔比2%。

製造MDI是一項高端技術,掌握這個技術的公司全球只有8家,而MDI市場90%的份額被其中5家公司控制,他們分別是德國巴斯夫、德國科思創、美國享斯邁、美國陶氏化學以及中國萬華化學。那麼可以理解實際上只有五家;任何一家出問題,都會利於其他公司;

2、MDI理論產能800萬噸,萬華180萬噸,收購BC公司30萬噸,合計220萬噸,實際佔比28%,這個似乎也不要精確;關鍵的是,理論產能總會遇到故障、事故或則設備本身老化而不能開工,所以實際需求在過去總是超過供給,所以產品價格持續剛性,這也是萬華業績連年暴漲的根本原因;當然,萬華能暴漲供應並擴產,本身就是競爭力的表現;不用計較供應和需求的絕對值,產品價格就是供求關係最直接的表現,當然要看潛在的產能釋放;目前各家公司都有新增產能的計劃,但計劃最大的還是萬華化學。萬華化學收購BC之後,就已經完成佈局了歐洲,現在美國計劃已經開啟,計劃年產40萬噸。另外還要技改寧波、煙臺兩個原因,使寧波達到150萬噸,煙臺110萬噸,那麼萬華產能或從220萬噸,增加到330萬噸;這個博弈邏輯很簡單,你不擴產我擴產,那麼誰不擴產隨被動;好的一點是,萬華往下游產業鏈發展,自己生產的MDI可以自己利用,或可以撫平週期波動;只要最終產品價格和需求穩定,MDI作為中間品價格波動影響就小一些;如果有一天萬華因為聚氨酯行業產能大幅增加造成業績下滑,基本上萬華的神話也就結束了;

2、TDI業務目前,全球共16家TDI供應商。在全球格局裡,TDI仍屬於高度壟斷行業。巴斯夫和科思創是TDI中的巨人,它們的產能佔全球總產能的58%,其產能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美。前五大供應商佔比接近75%,也可以理解為五家生產;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TDI 的主要原料是甲苯、硝酸、一氧化碳、氯氣和氫氣,主要產品包括 TDI-80、TDI-100、TDI-65,廣泛應用於軟泡、塗料、彈性體、膠黏劑等的生產製造。TDI主要應用於軟泡、塗料、彈性體、膠粘劑等。其中軟泡佔73%,塗料佔17%。未來這幾個應用領域都不可能爆發性增長了,而需求較大的新領域還有待開發。上市公司夢百合,主要做記憶床墊,原材料就是TDI,所以它說壟斷者有滄州大化,但沒有說萬華;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目前,科思創 TDI 總產能為 72 萬噸,約佔全球總產能的 26%,僅次於巴斯夫的 78 萬噸;而從國內看,2016年國內共有84萬噸產能,是不愁賣的產品;

「報告」萬華化學與聚氨酯行業

然而,萬華30萬噸產能投產,顯然是會衝擊市場,另外,Sadara (沙特阿美和陶氏化學的合資企業)20萬噸也會投產;TDI在海綿、油漆固化劑、CPU等應用領域,短期內暫無合適的替代品;但在汽車座椅方面將受到聚合MDI的衝擊,在塑膠跑道、膠黏劑、防水塗料方面將受到液化MDI的強力衝擊。而即將進入TDI領域的巨頭萬華本身擁有完善的聚氨酯產業鏈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在這一方面會有更強的整合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由於BC公司有TDI產能25萬噸,合計產能達到55萬噸;產能排在第三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