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與父親隔空對話,竟然只說了……

李娜與父親隔空對話,竟然只說了……


記憶中,李娜是那個球技暴、脾氣更暴的網球運動員。

2002年,在運動員的黃金年紀,退役讀大學,學了與體育毫無關係的“新聞學”;

2004年復出,再次為國拼殺;

2009年,在觀眾和球迷的埋怨聲中“單飛”,被認為背叛了國家;

2011年,澳網冠軍,成為第一次殺入大滿貫決賽的亞洲球員;

之後四年,不但改寫著亞洲運動員在世界賽場上的歷史記錄。

用實際行動讓曾經質疑她的人都啞口無言!

李娜與父親隔空對話,竟然只說了……


mi

而如今,陳可辛導演的鏡頭下的李娜是這般的迷人。

脫下運動服,穿上禮服,畫著精緻妝容的李娜竟也是這般令人驚歎,似乎褪去了當年的燥,從滾燙的麻辣火鍋,變成了營養豐富的菌湯鍋、海鮮鍋。

李娜與父親隔空對話,竟然只說了……

第一次看這個視頻,我記住的不是他們父女之間的對話

李娜問“爸爸,我好看嗎?”

爸爸答“做你自己,你就好看”

父親用簡短的八字箴言,告訴還年幼的李娜“堅持做自己的人,就是美的”。短短八個字,你我想必都聽過,可還是有無數多的人在努力地“活成別人”,比如,把自己整成范冰冰的鼻子,章子怡的臉型,舒淇的嘴巴等等,似乎因此就可以去享用別人的人生。父母從小就希望我們稱為“別人家的孩子”的樣子,考雙百分,每天刻苦練琴、堅持學習繪畫,哪怕你其實半點興趣都沒有。

就這樣,漸漸地,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是自己,也是別人。

李娜與父親隔空對話,竟然只說了……

視頻裡,李娜以旁觀者的身份,向父親講述那個名叫“李娜”的女孩,這些年發生的故事,從她2002退役去讀大學開始,她選取的跟體育毫無關係的專業,兩年後的復出,她在比賽中兩次摔倒,錯失大滿貫,到她自己一個人躲在更衣室裡大哭了一場。真的經歷了,成長了之後,她完全跳脫出來,像在講述一個別人的故事一樣,跟父親分享她的喜悅、她不為人知的悲傷挫敗。這大概就是李娜自父親去世後的最大心願吧,可以跟父親做一次靈魂對話,告訴他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委屈,自己做過的事。


在影片中,李娜實現了自己的心願,整個過程就像心理學中常見的技術“意象對話”“空椅子技術”。邀請一個你有未完成心願的親人、朋友來到你的面前,在想象的世界裡,說出你想說的話,給出你想要的擁抱、獲得你需要的愛與支持,結束這個未完成事件對你的持續影響。

對話結束,父親消失,李娜的臉上露出了清澈而滿足的微笑,眼睛也比之前明亮的不少,肌肉線條柔和了許多,這就是喜悅,真實的喜悅,心滿意足的喜悅。

李娜與父親隔空對話,竟然只說了……

作為一個習慣性去看這樣心理分析文字的人來說,這些點都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這些,而是視頻一開始,李娜打電話時說的一句話“網球學校的重點是學校,而不是網球。”

第一遍聽到這句話,我怔住了,不理解,為什麼?

網球學校的重點不是網球,羽毛球學習的重點不是羽毛球,那為什麼大家還要去呢?去的人不就是為了學習打網球和羽毛球嘛?

細細思考之後,我似乎開始理解了這句話。

網球學校也好、羽毛球學校也罷,其實他們和我們這樣的身心靈機構沒有多大的差別,本質上都是“幫助每個學生髮現自我,成為自我”的地方,至於你發現自己是喜歡打網球,還是不喜歡打網球,卻只想要成為澳網冠軍,是希望自己通過身心靈的課程越來越愛自己,生活的越來越快樂,還是想要不斷修行,最終開悟昇華。這些都不重要!


李娜與父親隔空對話,竟然只說了……

做你自己,

你就是美的,

你就是快樂的,

就是幸福的。

這是所有課程、學習的根本。

參加《誰在你的身體裡》內觀工作坊,不是為了去跟僧人比內觀、比打坐,而是通過內觀發現自我、認識自我的過程;

參加《教練技術在職場中的應用》不是為了讓你成為企業教練,而是為了發現自己工作中的阻塞之處,助你通關;

參加《許願秘笈:心想事必成》不是為了讓你成為玄乎的神算子,而是發掘自己對於情感、職場的真實需求,改變現實生活。

做你自己,你就是美的,那你是什麼樣的呢?哪些是我?哪些是別人呢?一起來內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