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骼羝兒

骼羝兒:是洛陽話兒,是牛羊的頭蓋骨和角,當我查到這兩個字時非常的驚訝,洛陽土話就是這麼的神奇,牛羊的兩項連接骨,竟然表達的如此準確,在這個單詞方面超越了普通話。

骼gé:骨頭:骨骼(亦作“骨胳”)。人和動物體內或體外堅硬的組織。人骼乃骨頭,動物的體外骼必然是“角”,羊角、牛角、鹿角。犀牛角等。

羝dī:公羊:羝乳(喻不可能發生的事)。羝羊觸藩(公羊角鉤在籬笆上,喻進退兩難)。羝架:公羊或公牛之間的打鬥。打的目的是霸佔雌性或統治地位。

羝 dī形聲。本義:育齡母羊。轉義:種公羊。說明:“羝”可以有“母羊”的解釋。見《漢語大字典》。羝羊,公羊 。又,三歲的白色公羊 。羝單:以公羊皮縫製的床單--皮褥子。

牛、羊頭蓋骨和角都非常堅硬,是打鬥保護自己的有效武器。洛陽人把這兩個連接的骨質叫:骼羝兒,分羊骼羝兒和牛骼羝兒。洛陽這個地方是見不到犀牛,在公園看到也依然稱:犀牛骼羝兒。

骼羝兒:這個洛陽土語的意思竟然如此絕妙。都說土語好說不好寫,可一旦找到字根字義會讓我們頗感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