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老师

学琴: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老师

学琴: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老师


孩子的性格不同,学琴的目的不同,需要的老师自然也就不同。

第一类:有计划参加音乐专业考试的孩子(含艺术类高考)

有计划走音乐专业,或者想通过重点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招考的孩子,从启蒙阶段就需要专业级的老师,最好是毕业于上篇文章中提到的独立艺术院校的老师。详情点击下面的链接。

鱼龙混杂的琴行市场里选好老师这些知识是你必须知道的

一般来说,老师的专业能力以独立音乐学院毕业的最强,其次是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然后是师范类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然后是综合类大学音乐系毕业的老师。

第二类:只想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

如果家长只打定主意让孩子懂点乐理,学会演奏简单的曲子就可以了,哪老师是不是出自专业院校,老师交出的基本功是否扎实真的一点都不重要,甚至不用进行1对1的小课,直接上大课就好了。

如果家长不打算让孩子在音乐上稍稍“专业”一点儿,可以等到孩子年龄稍微大一点儿,比如小升初毫无负担的暑假在开始学琴。在学琴前,跟孩子商量下,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有自我判断能力,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想要学的乐器,而且十几岁的孩子相比5岁幼儿的学习能力更强,也会主动练琴,减轻家长陪练的痛苦。

总之一句话,孩子、家长都轻松。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想转到专业到路上去了,尤其是西洋乐。这句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琴童家长在选择前一定要慎重。

第三类:小小琴童

为小小琴童选择老师,第一重要的不是老师的专业度,而是老师的责任心,对孩子的爱心、耐心以及教授小小孩的方式方法。

四五岁的小小孩在学琴的过程中可谓状态百出,“老师,我累了”、“老师,我要喝水”、“老师我要上厕所”、“老师,可不可以不拉了”……他们总有无数借口,总会出无数状况,而且有的状况是很多成年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到的。

家长为小小琴童选择老师的时候最好留意老师是否有经验教授小小孩。如果老师过于严厉,或者极其没有耐心,非常容易情绪化、易怒,是绝对不适合教小小琴童的。

家长如何引导小小琴童学琴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琴童家长应对孩子反抗情绪的实用战术

第四类:准备报考独立音乐学院或音乐学院附中的孩子

如果家长打算让孩子报考独立音乐学院或者音乐学院附中,一定要提前为孩子联系要报考的音乐学院的老师指导孩子。

比如,家长让孩子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那么从从高一(甚至更早)开始至少每周一次去“上音”的老师那里上课,打了专业考试的前半年需要一周两次去“上音”老师那里学专业课,到了最后三个月最好留在上海,随时准备专业课。每个老师自己对艺术都有自己的理解,报考独立音乐学院的考生,出了专业技术上的差距,更有音乐理解上的差距。

第五类:准备参加艺术类高考的考生

虽然报考独立音乐学院也算艺术高考,但是报考独立音乐学院和参加艺术类高考的程序、文化课要求、专业考试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除准备报考独立音乐学院的考生,如果你的孩子准备报考综合类大学的音乐学院或音乐系,建议家长心里先画一张计算图标。

孩子成绩=高考文化+专业课成绩

  • 高考文化课成绩是否能达二本线?如果达不到,大概可以到达二本线的百分之多少?

  • 专业课成绩大概能报考那几所学校?孩子的理想大学是哪里?

建议家长在孩子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勾勒清楚。

找师范类音乐大学的专业课老师“听一次”。老师一般都能根据孩子的演奏能力判断他的专业水平以及可以进步的空间。专业老师会建议孩子报考的一些学校,家长在结合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制定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