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寫生心悟 :

畫乃心印,初衷不忘。

物外田園,做一個純粹的人。

簡與繁,干與溼,濃與淡,縱與橫,

虛與實,暗與明,正與倒,靜與動沒有高低之分,

但駕御能力是有區別的。

不同的景色會有不同的感受。

不同感受畫面會呈現不同的景象。

當你凝視田野時,田野也在凝視你。

當你凝視山谷時,山谷也在凝視你。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老子聖言,不可釋,只可悟。

青山坐忘,松影之間,有喧囂也有清寂。

2018.5.12 曉松於京西清臥居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主辦單位:北京水墨時代書畫院

活動時間:2018年8月19日 - 8月29日

活動地點:北京 十渡

活動人員:李曉松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畫家、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李曉松藝術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友勝(助教)、劉長安(班長)、任長明、金文華、蔣宜平、尹建超、彭松、項繼春、王建、王水、李豔亭、範霄霄、連淼、湯兒、楊舒喬

寫生採風實錄: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寫生、採風掠影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李曉松導師現場示範講解

山水畫寫生中樹木的畫法、

山石的畫法及皴法、

寫生中的構圖設計、

寫生中取與舍的掌控、疏與密的共生、濃與淡的互破......

教導學員要從寫生中尋找創作語言。

啟發學員將大自然的萬物生靈與自己的情感相融合,

用心靈的眼睛去尋找自然界中所蘊藏著的美,

在瞬間的記憶中加以想象,

用感情的筆墨加工、構建。

並針對每位學員的寫生作品做點評與指導!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王友勝(助教)講解了

取捨在寫生中的重要性

以及各種筆墨技法在寫生中的運用。

劉長安(班長)、李豔亭分享了學習心得。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寫生花絮

寫生作品欣賞: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藝術簡介

李曉松,

1968年生於山東淄博。

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 藝術創作研究院畫家、研究員,

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李曉松藝術工作室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李曉松導師 /

《十渡寫生系列作品》之一

46×34cm

2018年

卡紙 紙本水墨設色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李曉松導師 /

《十渡寫生系列作品》之一

46×34cm

2018年

卡紙 紙本水墨設色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藝術簡介:

王友勝,1966年10月生於山東淄博,2006年至2010年先後就讀於國家畫院程大利工作室首屆山水畫高研班和首屆山水畫課題班。現為京東水墨山水畫研究院院長;古風今雨畫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李曉松工作室助理導師;國家畫院程大利工作室畫家;中國徐悲鴻畫院畫家;寧夏書畫院特聘畫家。現居北京,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展並獲獎,出版多種個人畫集與合集。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王友勝/

《雲起十渡》

33.5x21.8cm

卡紙水墨

2018年

以下為部分學員寫生作品: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寫生感悟:

寫生是人與大自然深度對話,是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構思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涵!這是一個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潛心研究的課題! 導師李曉松老師的作品墨色渾厚華滋,氣韻生動,直抒胸中的意象,深厚傳統功力,表達的是中國山水畫的精神和時代筆墨趣味的理想境界!

這次跟隨李曉松山水畫寫生研修班師生赴十渡採風,在導師的指導下可謂收穫頗豐,親近自然,身心融入自然,用傳統的筆墨抒發表達對自然的感悟,無論是身心還是作品都得到昇華!

李曉松山水畫工作室畫家劉長安

2018年8月30日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劉長安/

《翠竹橋苑》

68×68cm

2018年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任長明/

《十渡寫生作品》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寫生感悟:

寫生不寫實,先選取自己喜歡的一棵樹或一座山進行祥細的描寫,形成實景,接著根據虛實結合原理,用淡筆擦出虛景,再根據虛實相生原理,寫出心中喜歡的景物,層層生髮完成構圖。寫生是用自已的筆墨語言與自然界中的山水樹木和萬象之物對話,乾枯松毛的中鋒可以表現高山的險峻,溼潤飽滿的筆墨可以表現樹木的茂盛華滋。因為寫生是與自然界的對話,所以必須胸懷敬畏之情和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只有情到意到,寫生作品才能豐富多彩。

——金文華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金文華/

《十渡寫生作品》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寫生要畫心中的山

我畫素描、速寫等西畫比較多,有一定造型能力,水墨山水寫生這是第二次,十渡寫生的前幾天,仍然是見山畫山,老在抓形上下功夫,寫實的習慣一直丟不掉。導師李曉松說:“每次寫生要有重點的解決一兩個問題就行。”我牢記這句話,心想這次就解決這個不良習慣。但是寫生過程中仍然改的很困難,有的遊客看我畫後誇獎說:“這個畫的像!”一反往日的得意,我有些著急了,這樣下去肯定不行!鬱悶。晚上翻閱網頁見一趣聞:黃賓虹年高仍堅持寫生,一遊客在其背後觀良久問:這是畫的哪座山啊?賓翁曰:我心中的山!原來如此!次日所畫受到導師表揚。解決這一問題只是初步,還有很多明碉暗堡,一個一個慢慢攻吧!

——尹建超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尹建超/

《迎賓湖》

33x33cm

紙本卡紙

2018年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寫生感悟:

這次有幸參加了李曉松十渡寫生研修班學習,使我對中國畫的表現和創作有了進一步認識,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差距,並明確了學習中國畫的途徑。

首先,對李曉松老師的人品有了深刻的認識。李老師為人謙遜、大度,對學生熱情鼓勵,毫無保留;

其次,更直接地接受到了李老師的中國畫技藝教授,從筆墨技法到寫生認知表達,從烘染調色到光影再現思路,使我更進一步從以前對李老師畫作印刷品的表象理解,到藝術畫作形成的全過程的深化展現。真的是收益菲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使我意識一點:中國畫需要新意識去創新,但所謂的現代藝術對中國畫的改造必須要有底線。脫離了傳統特徵的繪畫藝術,不但不能發展中國畫,反而對中國畫藝術是一種傷害。如真要嘗試新技法,請別叫“中國畫”。

李老師的畫作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對中國畫深層次意識的共鳴,就是因為李老師的筆墨語言是最典型的、最地道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語言,根是深入中國畫理論根基的,他通過筆墨組合和墨色飽和度的控制,引道和壓迫人們的視線和思考,產生心理運動,從而擴展了中國畫作的縱向深度和時間跨度,不知不覺中引入玄學道學佛學的思維沉澱意識,形成中國畫表現的新高度。這就是李老師中國畫的奧妙和神秘之處,也是新時代中國畫最合理的發展方向和方式。

多謝李老師10天的教導,終身受益。非常懷念難忘的十渡寫生生活。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到李老師的高研班深度學習。

——彭松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彭松/

《北京十渡寫生》

44x33cm

2018年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寫生感悟:

隨名師學習10天,勝過自悟10年。

有幸參加了李曉松老師山水畫北京十渡寫生班的學習,在這短暫的學習過程中,李老師嫻熟的筆墨表現技法和對藝術精益求精的執著追求精神,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對寫生乃至中國畫藝術的認識上有了質的提高。

首先,認識到寫生絕不是看景畫景,而是對景造景的創作過程。將景物最打動人心的部分強化,大膽而巧妙的將自然物象進行取捨、移位和想象,使寫生作品達到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的境界,每一幅寫生作品要當一幅完整的創作作品來完成。解決了困擾我多年以景畫景的淺層次寫生觀,為我打開了高層次寫生觀的巨大空間。

對中國畫的筆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獲得了提高筆墨技能的方法。通過李老師的直觀示範和講解,特別是中峰用筆、渴筆、各種皴法、積墨法的綜合運用,使我明白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的核心地位,線條的挺勁變化和墨色的枯溼濃淡如骨肉般支撐起中國畫的身軀。只有不斷的反覆臨摹歷代名畫,特別是選擇自己喜歡的畫家作品,分局部分課題進行深入的臨摹研究,才能較快提高自己的筆墨水平。

李老師寫生中表現出對藝術的執著、治學的嚴謹和對學員的關愛,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學員。每天李老師準時帶領大家一起寫生,及時指導每一位學員,回來後反覆完善自己的作品,晚上還安排講評和改畫等課程。這些情景反覆出現在我腦海,感動於真正的大師就是這樣真誠和執著、豁達和靈動、博學和親切。作畫如做人,這也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這次寫生活動的收穫,就如學藝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我上下求索的路。

王建於玉雅居

2018.9.1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王建/

《十渡寫生作品》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寫生感悟:

通過十天的寫生,使我受益匪淺。走進房山我才真正感悟到,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不僅是美景,還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哲學。中國山水畫就是寫大山的靈氣和神韻,通過我們的筆墨和線條來表達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既寄情於真實的自然景觀,也強調作者對情感的表達。一個畫家一定要具備深研傳統,親自感悟大自然。做到“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用時間加苦練的精神,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畫家。

——王水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王水/

《十渡寫生作品》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寫生有感:

漫步在青山腳下,我們在努力地看,用手機拍,用眼睛看,我們很挑剔地埋怨光線的不合理,埋怨場地的不熟悉……可惜我們錯了,其實山水畫寫生,並不是要真實地記錄什麼 ,不是一定要精確表達什麼客觀,畫筆不是照機,中國畫是詩,而不是單純的畫,筆下是情,而不是物。就象那黃河之水天上來,白髮空垂三千丈……讓我們把陳舊的視覺經驗歸零,重新換副眼鏡來看這青山!

——李豔亭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李豔亭/

《太行人家》

卡紙

45x33cm

2018年

免責聲明:本文發表之圖文,均出於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鑑賞之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在十日內來電或來函聯繫,我們將酌情對相關內容予以修改或刪除處理。

李曉松山水畫暑期寫生研修班走進北京十渡

媒體統籌(排名不分先後):天涯藝術網、魅藝中國網、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百度、騰訊、搜狐、新浪、網易、雅昌藝術網、藝起來、藝術公社、藝術天成、5A畫廊、藝術中國網、美術中國網、寫意中國網、Art90藝術控、明星傳媒、終南畫譜、天津畫廊聯盟、寧夏日報藝術風尚、浙江藝術網、水墨時代、水墨視界、水墨前沿、今日鑑藏、牆藝術、99藝術網、央視網、月雅書畫、人民藝術、書畫寶庫、中國美術家網、學院中國藝術網、金石書畫網、新華網、中國網、中華網、鳳凰網、中國藝品投資網、藝術檔案網、藝術版權網、琉璃廠在線、中國書畫檔案網、藝術傳承媒體聯盟、中國水墨現場、國畫名家網、當代中國畫、中國當代書畫家網、北京時間、人民生活網、中華時訊網、人民美術網、中藝書畫網、東方藝術網、環球文化網、中國書畫網、北京文化藝術網、北京美術網、天津藝術網、藝美中國網、藝新網、藝美網、藝棧網、出山網、書畫圈、美術圈、宣和網、畫家村、畫廊網、藝術倉、拍賣網、新視點、大畫家網、水墨中國、中國美網、美意中國、文創在線、文化中國、印象中國、文脈中國、齊魯字畫網、中國藝海網、競友藝術網、翰墨書畫網、壹號收藏網、元鼎文化網、輝煌藝術網、翰墨千秋網、當代藝術網、一品字畫網、號外藝術網、道東藝術網、思潮藝術網、意致文化網、尚遠文化網、盤古收藏網、藝術山東網、西北翰墨網、聖美藝術網、上海文藝網、京津冀書畫網、江蘇美術家網、中國藝術之夢、伍佰藝書畫網、東方金典藝術網、中國時尚新聞網、眾森原創文化網、德藝雙馨藝術網、半畝方塘藝術網、華夏書畫藝術網、中國書畫研究網、中國時代藝術網、中藝博雅藝術網、中國藝術資訊網、中國文化藝術網、中國國家藝術網、中國藝術品理財網、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天津美術網、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報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私服微信:81095908

微藝術館 | 更專業的網絡展覽館

中國文藝媒體聯盟 | 藝窩瘋 核心成員

忠於好奇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天涯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