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史東湧鎮——獨特的地方習俗

探索起源 獨特的地理位置

南北朝時(公元420~581年),番禺沙灣、茭塘兩司還“地邊多海”,沙灣以南(即靈山、魚窩頭、東湧、潭洲一帶)未見有居民居住點的記載,處在茫茫大海之中,是水深6~7米的淺海。北宋末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和南宋末年元兵入侵,中原人士大量移民南下,番禺沙灣以南(即靈山、魚窩頭、東湧、潭洲一帶)的沙灘由人工堤圍的修建而加速形成。

一村一史東湧鎮——獨特的地方習俗

其總面積9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72.2平方公里。境內絕大部分為珠江三角洲沙田平原,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其地勢西北略高,為高圍田,東南略低,為低圍田,田面平均高程為珠基水位-0.4—0.7米。成陸時間,最早的上游部分(如大同村的南邊月)約300年,中部約140年,下游部分(如萬洲村的萬生),約90年。鎮內有零星散佈的花崗岩小丘3座,即紅崗、荔枝崗、沙黎崗,海拔分別為46米、38米、29米,底部均是花崗岩石。地貌為三水圍繞的沖積沙洲,平原面積佔78.71%,山地面積佔0.2%,水面積佔21.9%。鎮北界是沙灣水道,南界是西樵水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是南部的紅崗,海拔46米。

歷史古蹟 見證時間的變遷

1938年10月,番禺縣“大天二”李塱雞夥同郭耀球殺死了東湧自衛隊隊長郭灼堯和陳偉仕、郭炳之後,奪取了沙鼻樑、東克沙和官坦等圍田的控制權,在中心位置建起了大炮樓。

東湧大炮樓坐落在今東湧敬老院的北側,樓體用青磚砌成,分三層,每層的牆壁上,都密佈著內寬外窄的槍眼,角度朝向四面八方,也是瞭望孔,用於監視外圍的動靜。牆厚堅固,下寬上窄,樓頂四周分別向外飄出一米多,上面建有護欄,構成了一個平臺。在樓頂天台四周,每隔一米左右便有一個拳頭大小、朝向地面的槍眼,是為了向攻到炮樓腳下的人開槍的。炮樓內從底層通到頂層的,是杉木階梯,約0.8米寬。

一村一史東湧鎮——獨特的地方習俗

一村一史東湧鎮——獨特的地方習俗

東湧炮樓建成後,進可攻,退可守,威力很大,成為李塱雞等“大天二”盤踞東湧的“根據地”。當時,建造這樣一座大炮樓,大約需要相當於5~6畝左右的地價,約合萬餘斤谷價。1952年,土地改革時,東湧大炮樓和槍炮修械所被定為公產。後來,作為東湧衛生院員工宿舍。2001年,東湧鎮政府撥款10萬元進行了修繕,現在已成為“東湧民族風情展覽館”。2005年9月,“東湧炮樓”被廣州市文化局登記為保護文物單位。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社會動亂的年代,東湧地處邊遠的大沙田,更是盜賊、土匪猖獗之地。民眾希望過上安穩的生活,唯有把希望寄託在神靈的保佑上。鑑於這樣的信仰,當時東湧鄉的鄉民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自發籌建了東湧三聖公廟。

東湧三聖公廟原址位於東湧河涌的北面、東湧公路橋的東邊橋腳(距東湧交警中隊約50米),廟高約6米,長約12米,寬約10米,面積約120多平方米,全為青磚木頭結構,加以琉璃瓦裝飾,頗有氣勢。廟的旁邊有一個廟祝公房,廟內供奉著三位菩薩,正中坐著被民間稱為忠義仁勇的關羽,又稱關公;左邊站著關公的兒子關平,右邊是手持青龍偃月刀的周倉。廟內香案、拜臺、求籤筒等一應俱全,還有一廟祝公長年料理廟內事務。廟宇香火旺盛,每天都有鄉親民眾前來上香,鄉間如有婚嫁喜慶之事,定然奉上三牲果品、香燭酒水到廟拜祭,可以說三聖公廟是當時沙田區的一大廟宇。但在1958年的“破四舊”運動中,這座廟被拆除。1990年市南公路擴建,廟的原址被公路覆蓋。

獨特的生活習俗

生活習俗

服裝

東湧鎮傳統服裝有大襟衫、大腳褲 、九牙(齒)津(包)頭布、披肩等。

清代至建國前,東湧鎮常穿用,男子上衣有高領、低領之分,胸腹前有三至四個方形口袋,上小下大,有的在衣內縫有暗袋,用料多為藍、灰、黑等顏色,衣料有貴重便宜之別。褲身、褲腳較寬,無袋,左右相掩後緊束於腰。中老年人喜歡穿用,因其具有寬鬆、舒適的特點。婦女穿用的唐裝褲與男子相同,衫亦有高低領之分,上衣的胸腹圍布至右肘,前後相接處用佈扣扣緊,偏寬,鑲邊裝飾或有或無,也具有寬鬆舒適感。

東湧鎮傳統服裝的用料有、香雲紗、紅底墨烏布、墨烏布、大勝藍布、秋格布、夾布、竹紗等。

飲食

東湧鎮東湧和魚窩頭的居民喜歡在閒暇時間上茶樓酒館飲茶吃點心。墟鎮都設有茶館酒肆,每日開早午晚三市,其他特色飲食習慣有打邊爐(吃火鍋)、吃禾蟲、吃風鱔(鰻魚、吃狗肉、蛇餐等。

東湧鎮傳統食品有石硤糕 、大眼鬆糕、九層粉、撐粉、腸粉、芋頭粉、缽頭糕、藕葉冬瓜粥、粉葛粥 、飯焦(鍋巴)野菜粥、擂破頭粥、臘味糯米飯、塘蝨糯米飯、烏醋蒸糯米飯、芋頭莢煮大魚等。

東湧鎮喜慶家宴一般為八菜一湯,俗稱“九大簋”(粵音鬼),小孩滿月酒宴則一定要有豬腳姜和紅雞蛋等小點,壽宴必有壽麵(壽包)或蛋糕,每宴必有雜錦丁,取添丁之意,喪宴一定用七道菜,俗稱“吃七”。

生產習俗

東湧鎮選擇年初八開工,寓意“發、發、發”,取個好意頭。蓄塘養魚的人家當在魚塘捉完大魚,將塘水放幹後,任何人都可以去捕捉剩下的魚蝦,也叫“寄塘”,塘主不介意。

民間信仰

東湧鎮是流散的圍墾地,當地居民認為萬物有靈,便糅合神佛聖靈,信奉尊神崇拜,以求降福消災,由此而形成一種民間信仰。有神靈崇拜、神祇信仰、祖先崇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