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本清代古籍,川妹子完成研究計劃書將前往日本讀博

一臺電腦、一把尺子……19日,加入“2018年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願服務行動·四川行”的22位志願者在四川省圖書館正式“上崗”,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古籍普查工作。從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畢業的崔雪萍,今年又一次成為了志願者,她與此次活動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在去年古籍普查過程中,崔雪萍偶然看到了《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一書,她很感興趣並潛心研究日本這一時期的儒學思想,用關於這部古籍的研究計劃書拿到了日本東北大學教授的內諾書。明年,她將前往日本攻讀博士學位。

偶然看到一本清代古籍,川妹子完成研究计划书将前往日本读博

第二次報名成為志願者

她希望為中華古籍保護盡點力

進入三伏天的成都,雨水一“收兵”,立刻讓人感到了夏天的熱意。但在四川省圖書館古籍書庫,志願者們卻要穿著外套、甚至是棉服工作,“這裡的溫度只有十幾度,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古籍要置於恆溫恆溼的環境中,才能更好保存。”省圖特藏部工作人員告訴天府早報記者,本次招募的22名文化志願者來自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10所高校,經過短期培訓後,他們會利用暑假在省圖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古籍普查文化志願服務活動。

崔雪萍,是連續兩年都報名參加這個活動的志願者。當天她在記錄的,是一本《百大家評註史記》:對照古籍,在表格裡仔細錄入題名卷數、著者、版本、版本年代、版本類型、版式、裝幀形式、冊數等信息。去年7月,崔雪萍從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畢業,拿到碩士學位,“報名成為古籍普查的志願者,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為中華古籍保護盡一點自己的力量。”

將初次翻閱古籍的激動寫成詩

感慨擁有將歷史捧在手心的感動

聊起去年的古籍普查工作,崔雪萍提高了音量,好似又回到了當時初次翻閱那些古籍的心境,激動之情猶在。“去年夏天去了西充縣圖書館,我們小組4個人,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9000多冊的古籍普查任務。”崔雪萍記得,由於當地圖書館的保存條件有限,他們將古籍按經史子集重新分類,雖然工作結束已“滿頭大汗、滿身灰塵”,但“依然很激動”。

崔雪萍將這種溢於言表的激動寫成了詩,題目叫做《時間紀之古籍映像》,“忘記了紛亂的光陰/淡漠了炎炎的夏日/只聽見時光的聲響/窸窸窣窣地穿越歷史的密林/發黃的故紙裡/仿若走出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帶著歲月的幽香/落下一地的斑駁/而我們,跨越百年的時光/終,與你相遇”……崔雪萍感慨,“翻閱這些古籍,如同遇見一位從書中走出的滄桑老者。生命不過幾十年的時光,卻能擁有一種把幾百年的歷史捧在手心上的感動。”

意外發現一本清代古籍

確定了讀博的研究方向

研究生畢業後,崔雪萍打算去日本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做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可謂“無心插柳”,在去年的古籍普查的過程中,崔雪萍意外收穫了一本清代時期的古籍《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七經孟子考文補遺》為日本山井鼎編著,為儒學經典之作”,崔雪萍說,當時偶然間翻得此書,令她眼前一亮,她很感興趣並在這本書的啟發之下潛心研究日本這一時期的儒學思想。去年12月,崔雪萍完成了關於這部古籍的研究計劃書,並且通過了日本大使館的獎學金面試,拿到了日本東北大學教授的內諾書。

在和天府早報記者交談中,崔雪萍毫不掩飾對古詩詞的熱愛,她笑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研究生時期選擇了古代文學專業,令她對古籍更感興趣,“《昭明文選》是我研一時最早接觸的古籍,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崔雪萍坦言,最開始讀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子虛賦》,也感覺“痛苦”,“因為裡面有大量的生僻字,光是這點就足夠讓人在字典裡埋頭很久,加上漢賦的文學性不算強,讀起來會比較枯燥,但後面讀到抒情小賦、文賦的時候,就感覺很美了,可能女生更喜歡抒情類的文章吧。”

“我有過一段高中老師的經歷,我曾對學生說,我最大的想法是希望傳統文學的美可以紮根學生心裡,即便不能紮根,即便能讓他們感受到傳統文學的美也是我人生的一種成功。”崔雪萍說,博士畢業後,她希望可以回到國內的大學,為中日文化交流做一些貢獻。

偶然看到一本清代古籍,川妹子完成研究计划书将前往日本读博

順便說說 四川省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建館於1912年的四川省圖書館,館藏古籍及線裝文獻約65萬冊,其中善本古籍就有6萬餘冊。在這些古籍中,不乏極具價值的稀世孤本、珍本,其中達6000餘卷之多的《洪武南藏》,就是流傳至今僅存之孤本。

《洪武南藏》

歷時27年才雕刻完成的明洪武間南京刻大藏經《洪武南藏》,是存世最全的一套刻本古籍,經鑑定為“僅存之孤本”。《洪武南藏》卷帙甚巨,為明代刻造三個官版大藏經之第一刊。從現存數量看,除略有殘缺外,全藏基本完整。其後雖有重刻《永樂南藏》,書寫和鏤刻都不及此本工整。更為重要的是,這部《洪武南藏》是唯一保留下來的孤本,在古代藏經刊印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價值,被公認為省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華陽國志》

由東晉常璩撰寫,是中國第一部地方誌。如今流傳下來的《華陽國志》雖多,但省圖所藏是目前所能找到的年代最早的版本,全國僅存兩部,另一部在國家圖書館。

“華陽”即“華山以南”,包括如今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等多地,包括當時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生態、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記載,是中國最早記述地域最廣的地方誌,使後世讀者能夠全面瞭解古代西南地區的風貌,為研究古代西南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如今四川人愛喝茶,茶館文化十分盛行,實際上,在《華陽國志》中,就已詳細記載了一千多年前西南各地出產茶葉情況。

《水滸葉子》

省圖館藏中,有一本裝幀精緻的初刻版陳老蓮所繪的《水滸葉子》,入編《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這是文化大家李一氓捐贈給四川的。葉子,是當時一種行酒令的紙牌,“水滸葉子”即繪著水滸人物的古代紙牌。陳老蓮共繪水滸人物40人,一人一畫,均為白描,但運筆有力,人物栩栩如生。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