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公開宣稱日本「國難當頭」 到底發生了什麼

目前的日本,國難當頭!"去年9月安倍首相在臨時國會上語驚四座。

原本只是為了解散眾議院,安倍卻拋出了國難說,其關於國運的擔憂不禁讓人想起日俄戰爭中在對馬海峽海戰前夕,司令官東鄉平八郎的著名訓令--"皇國興廢在此一戰"。

安倍所說的國難其一在於朝鮮的核威脅,其二則是重壓日本社會的老大難問題--少子老齡化。日本如今的生育率為1.4,這個數字仍在不斷下降,預計到2050年日本總人口將跌破1億人大關。另一方面。社會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人口約為3411萬人,佔總人口的27%,同時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還在不斷增加。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會引發勞動力不足,國內生產力下降,政府稅收不足,國民醫療保險,養老金等社會保障體制難以維持等諸多嚴重社會問題,日本國力逐漸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事。

安倍公開宣稱日本“國難當頭” 到底發生了什麼

事關國運,茲事體大。日本政府從1990年代為應對少子老齡化問題便相繼上臺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擴充育兒補貼,幫助治療不孕不育夫婦,完善育兒休假制度,增設保育設施,立法保障公司職員育兒時間;另一方面則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提高醫療費個人負擔比例,持續發行國債來填補社保缺口。這些措施看起來都是對症下藥的藥方,但是日本社會彷彿已經病入膏肓一般,雖說已經提前20多年開始未雨綢繆,但少子老齡化的速度並沒有停止腳步,社會危機迫在眉睫。

社會的運轉基礎是靠國民勞動力的付出堆積的,如同金字塔一般,沒有底層的青壯年勞動力與創收的支撐,社會保障體系如同空中樓閣,大家的老年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沒有年輕人怎麼辦?沒有新的供血機制怎麼辦?那就來創造新的年輕主力軍吧。近年來,日本政府換了個思路,開始在挖掘青年人的潛力方面著墨。

2015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了《公職選舉法》修正案,將投票年齡從20歲下調到18歲,並在2016年7月舉行的第24回參議院選舉中首次實施。結果18-20歲年齡段的投票率為46.78%(18歲為51.28%),相比較於20-30歲(投票率35.6%),30-40歲(投票率44.24%)都要高出不少,顯示出這些"準成年入"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很高。2015年9月,自民黨黨內通過了把民法中規定的"20歲"成人年齡降低到"18歲"的提案,但是當時提案提交到首相官邸後尚未實現修改。不過此後,修改成人年齡一事便一直被提上政府的議事日程。

在經過專家的研究,社會各層面大 大小小的反覆探討後,終於日本政府在本月13日的內閣會議上敲定了《民法》及相關法律的修正案,將成人年齡從20歲下調至18歲。政府將力爭2022年4月1日使成人年齡下調生效,但是飲酒,吸菸,賭馬賭自行車等博彩業的法定年齡將仍維持在20歲。

安倍公開宣稱日本“國難當頭” 到底發生了什麼

民法改正案介紹

可以預見的是,政府會逐漸地把新成年人們納入社會保障體制的主力供血層裡來。坦白說,日本政府這步棋走的對,但是有點晚。

" 20歲=成人"這一概念,最先出現在日本明治時期的太政官佈告上。太政官佈告是明治政府最高官廳的官員發佈的法令,當時的法令中民法部分的起草者,也是後來的"日本民法之父"梅謙次郎博士考察了西方先進國家對於成年人的年齡設定,大致在21歲-25歲範圍內。日本人當時的平均壽命為43歲(男性42.8歲,女性44.3歲),相比較於西方國家要短。同時梅謙博士認為經過維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後,日本人的知識與教養已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略微下調一些,把20歲作為日本的成人年齡是妥當的。

於是乎,在1876年政府公佈的《太政官佈告第41號》上,成人的法定年齡為20歲寫入了法令中。接下來的1890年公佈的現行民法也繼承了20歲為成人年齡的部分。於是乎,"20歲=成人"這一概念在日本連綿了140年之久,其存在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但是在這140年裡,無論是日本還是世界,變化早已天翻地覆,滄海桑田。原來的20歲甚至還有些早熟的感覺,但現在來看明顯是晚熟的範疇了。當今主流國家與地區中,大部分採用的成人年齡都是18歲,採用20歲的屈指可數,除了日本之外,只有泰國、新西蘭、突尼斯、中國臺灣地區這四個地方。再考慮到日本長期處於長壽俱樂部的事實,以及青少年時期就普遍打工,戀愛、早期性行為、援交等明顯早熟於東亞周邊各國的社會文化現象,20歲才算成年對於日本人來說的確是比較晚的。

安倍公開宣稱日本“國難當頭” 到底發生了什麼

民法中法定年齡下降的另一個可預見的深遠影響則是對日本《少年法》的年齡修改,以及帶來的對"未成年"犯罪的威懾。日本出過很多令人髮指,喪心病狂的少年惡性犯罪事件:光市母女殺害事件,福島會津弒母事件,酒鬼薔薇聖鬥事件,綾瀨女子高中生水泥殺人事件,市川一家滅門慘案,佐世保小學生殺人事件等不勝枚舉。

這些犯罪事件幾乎每一個都是震驚社會的存在,犯罪者其手段之殘忍,性質之惡劣讓你會懷疑究竟是否存在"人之初,性本善"一說。但這些窮兇惡極的罪犯中的大多數,由於《少年法》規定,未滿20歲的人屬於"少年"原則上不適用死刑,往往都逃過了極刑。他們沒有受到足夠的法律懲罰,部分也無悔改之情,做了幾年牢後出獄,改個名字繼續做著危害社會的勾當。20歲限制的《少年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成了"小惡人"們的保護傘。

對犯了重大罪行的未成年人量刑過輕的現象,日本社會上的受害者遺族以及社會上的正義人士一直處於強烈不滿狀態,他們呼籲降低《少年法》中少年的法定年齡甚至直接廢除。二戰後至今,《少年法》一共經過5次修改,法律中也對未成年犯罪所實施的刑罰力度在加大,但年齡這條線卻始終沒能越過。這次《民法》成人年齡的下降實施後,《少年法》關於少年年齡的陳述修改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預估日本的少年犯罪在未來會呈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

日本成年法定年齡的下降大勢所趨,並將繼續逐步放寬,影響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現在來看,益處遠遠大於弊端,實施效果可期。但安倍首相能否看到它起到"突破國難"作用的那天,恐怕得先等安倍一家先"突破家難"(森友學院醜聞)後再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