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治家篇(全文直譯及解讀)

《顏氏家訓》治家篇

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犬義而婦陵,則天之兇民,乃刑戮之所攝,非訓導之所移也。

教育感化的事,是從上向下推行的,前人影響後人。所以,父親不慈愛,子女就不可能孝順;哥哥不友愛,弟弟就不可能恭敬;丈夫不仁義,妻子就不可能和順。然而,父親慈愛子女卻杵逆,哥哥友愛弟弟卻倨傲,丈夫仁義妻子卻欺凌,那便是天生的兇民,就需要刑罰殺戮來讓他們畏懼,而不是靠訓導能夠加以改變的。

《顏氏家訓》治家篇(全文直譯及解讀)

笞怒廢於家,則豎子之過立見;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治家之寬猛,亦猶國焉。

家庭如果取消了鞭打斥責等相應的懲罰,那麼,孩子們的過失立刻就會出現;國家刑罰施用不當,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治家的寬鬆與嚴厲,也好像治國一樣(要有明確的懲罰的條文)。

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孔子說:"奢侈就顯得不恭順,儉樸就顯得鄙陋;與其不恭順,寧願鄙陋。"孔子又說:"假如一個人有周公那樣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驕傲又吝嗇,那其他方面也沒什麼好稱道的了。"也就是說,做人應該儉樸而不應該吝嗇了。儉樸,就是減省節約且合乎禮數;吝嗇,就是對窮困急難的人也不救濟。現在有的人願意施捨的卻也奢侈,能節儉的卻又吝嗇,這也不夠,如果能做到肯施捨而不奢侈,能節儉而不吝嗇,那就可以了。

《顏氏家訓》治家篇(全文直譯及解讀)

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今北土風俗,率能躬儉節用,以贍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要靠春種秋收來獲取食物,種桑紡麻得到衣服。蔬菜水果的聚積,是靠果園菜圃裡出產;雞肉豬肉等美味,是靠雞窩豬圈裡產生。直到房屋器用、柴草脂燭,無不是耕種養殖的產物。那些最善於管理家業的人,不出門而各種維持生計的物品已經充足了,只不過家裡還缺少鹽和打水的井罷了。現在北方地區的風俗,一般能做到減省節約,以保障衣食之用;江南地區風氣奢侈,在節儉持家方面大多不如北方。

世間名士,但務寬仁;至於飲食餉饋,僮僕減損,施惠然諾,妻子節量,狎侮賓客,侵耗鄉黨:此亦為家之巨蠹dù矣。

世上的一些知名人士,只知道講究寬厚仁慈,以致款待客人饋贈的食品,被家中僕人減損,承諾接濟的東西,被妻子剋扣,甚至發生戲弄侮辱賓客,侵吞剋扣擾亂鄉里的事,這也是家裡的一大蛀蟲啊。

《顏氏家訓》治家篇(全文直譯及解讀)

婦主中饋,惟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幹蠱。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必無此雞晨鳴,以致禍也。

婦女管家中飲食,只要按禮節管好酒食衣服相關的事,不可讓她干預國家大事,家中大家也不可被其蠱惑。如果她真有聰明才智,見識通達古今,也只應輔佐丈夫,彌補他的不足。一定不要讓母雞晨鳴,這會招致災禍的。

婦人之性,率寵子婿而虐兒婦。寵婿,則兄弟之怨生焉;虐婦,則姊妹之讒行焉。然則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實為之。至有諺雲:"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家之常弊,可不誡哉!

女人的秉性,多為寵愛女婿而虐待兒媳。寵愛女婿,則兒子的不滿就由此而產生;虐待兒媳,則女兒的讒言就隨之而至。那麼不論是嫁女兒還是娶兒媳,都要得罪家人,這實在是當母親自己的秉性造成的。以致有諺語說:"阿姑婆吃飯好冷清。"這是對她的報應啊。這也是家庭中經常出現的弊端,能不警戒嗎!

婚姻素對,靖侯成規。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或猥婿在門,或傲婦擅室,貪榮求利,反招羞恥,可不慎歟?

男女婚配應該樸素得當,這是先祖靖侯立下的規矩。如今婚嫁,竟然有賣女兒撈錢財,用財禮買媳婦的。有比較算計對方父輩祖輩的權勢地位,斤斤計較對方財禮的多寡的;討價還價,與商人沒有差別。結果,招的女婿猥瑣鄙賤,娶來媳婦兇悍擅權。他們貪圖榮華,追求金錢,反而招來羞恥,對此能夠不慎重嗎?

《顏氏家訓》治家篇(全文直譯及解讀)

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科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濟陽江祿,讀書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後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焉。或有狼藉几案,分散部帙,多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汙。風雨蟲鼠之所毀傷,實為累德。吾每讀聖人之書,未嘗不肅敬對之。其故紙有《五經》詞義及賢達姓名,不敢穢用也。

借別人的書籍,都必須愛護,原先有缺失損壞卷頁,要給修補完好,這也是士大夫百種善行之一。濟陽人江祿,每當讀書未讀完時,即使有緊急事情,也要等把書本捲來整齊,然後才起身,因此書籍不會損壞,人家對他來求借不感到厭煩。有的人把書籍在桌案上亂丟,以致卷資分散,多被小孩婢妾弄髒,又被風雨蟲鼠毀傷,這真是有損道德。我每讀聖人寫的書,從沒有不嚴肅恭敬地相對。廢舊紙上有《五經》文義和賢達人的姓名,也不敢用在汙穢之處。

吾家巫覡禱請,絕於言議;符書章醮,亦無祈焉,並汝曹所見也。勿為妖妄之費。

我家從來不提請巫婆神漢求鬼神消災賜福的事,也不祈求道士用符書章醮弄法,這些都是你們看到的。可不能為這類妖妄之事破費。

《顏氏家訓》治家篇(全文直譯及解讀)

名詩詞解讀:《顏氏家訓》治家篇相應的道理。

1、教育感化須自上而下,對於受到教化而惡習不改的人需要嚴懲。

2、治家與治國相似,貴在寬鬆與嚴厲恰到好處,賞罰有度,不可苛責。

3、儉樸持家但不能吝嗇,要做到肯施捨卻不奢侈,這才是持家的根本。

4、治家應男主外、女主內,切不可母雞司晨。夫唱婦隨才是家族興旺的前提。

5、婆媳關係最難處理,這是女性的秉性,最好是眼不見,心不煩。

6、男女婚嫁不是買賣,貪圖榮華富貴,反會招來羞恥。

7、愛惜別人的書,再借不難,愛惜別人財物的人,必定是有德之人。

8、切勿相信迷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