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農村買車潮

去年年底回家,堂哥家買車了,別克英朗,落地十二三萬。堂哥是個地道的農民,今年48歲,兩個女兒已經出嫁,兒子20歲,尚未成家。去年一整年,堂哥一家三口都在上海打工,之前他們根本沒有要買車的打算。下半年的時候,兒子說他的好朋友們都買車了,非要買。嫂子最疼這個小兒子,拗不過,就答應了。他們一年打工的收入,加上原有的幾萬塊積蓄,過年開了輛車回來。"現在都有車了,你不給他買咋弄?"堂哥雖說嘴上抱怨,心裡還是挺支持的。過年一塊去親戚家拜年的時候,堂哥多了一個很好的話題,在親戚鄰居面前也掙到了面子。幾年前,堂哥在鎮上有一套小產權的房子,現在住的是二三十年曆史的老房子。村子裡的公路也修通了,打算過幾年再建一棟。

買了車以後,堂侄肯定最高興,過年的時候很少歸家,開著車到處找同學玩。過完年,一家人開著車又打工去了。前一段跟堂哥聯繫的時候,他說車開得很少。我的老家農村算是比較貧窮的,水泥路三年前才修通。莊子上統共二十多戶人家,現在已經有十多輛車了。鄰居H,家裡不算富裕,住的是平房,有十多萬的存款,準備再攢點好蓋樓。兒子兒媳非要買車,花了全部積蓄買了車之後,心疼油錢,捨不得開,成了擺設。M家大兒子在市裡上班,有穩定的工作,不錯的收入。買了輛哈弗以後,一百多公里的路程,週末想回來開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C家兒子在幾公里外的農村當特崗教師,兒媳家是外地的,買輛車走親戚方便。Y家兒子在縣城包活,買了輛五菱宏光。W家兒子在外地當包工頭,開了輛大眾。

農村有的人買車確實是因為攀比心理,其實大多數人還是比較理性的,畢竟錢來得都不容易。現在農村的日子過好了,家裡有三個人出去打工的話,一年收入十來萬並不難。手裡有錢了,三層小樓也蓋起來了,又沒有投資的想法,買車吧。車算是會動的不動產,有了車去哪都方便,有面子——開輛好點的車當然更有面子。相親的時候,車也被列入了考察名單。面子、工作、出行、相親、攀比,買車都有理由,都有目的。車不單是交通工具,不單是財產,也是人們對更高生活層次的勇敢攀附。打腫臉充胖子當然不可取,全憑腦袋發熱當然也不好,看得更遠,走得更遠,才是車的價值所在,意義所在。

之前風行買摩托車的時候,也是一湧而上。摩托車的購買成本、養護成本、使用成本都比較低,開個幾年賣了也不心疼。汽車的購買成本、養護、保險、油費,開得比較勤的話一年沒個一兩萬下不來。買車容易養車難,並且車的貶值率很高。買車前真正考慮過這些問題的人可能不多,買車以後就不得不考慮了。買車的鄉親們,不知道有沒有後悔買車的?回到老家,看到買車的人越來越多,我不禁開始想:多少年了,農村這是要真正崛起了嗎?車是工具,但願它能載來更多美好,而不是成為生活的負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