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讀此詩有何感想?

回首惘然


楊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主要講述了詩人看見清澈的江水和千條柳樹,回憶起在舊板橋與一位佳人依依惜別,感慨如今沒有消息了,再沒聯繫。

古詩背景,詩人晚年,睹景思故人,以詩念之。

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一灣清澈的江水,岸邊碧柳千條,回想起二十年前在這舊板橋上的事。這裡直接描寫千條碧柳依傍清澈江水的美景。睹景思故人,由美景直接進入回憶中,應用由實到虛的手法,二十年前的舊板橋發生的事湧現詩人腦海。為下文作鋪墊,詩人年紀大了,一生經歷風雨多,世事沉浮,多少故交好友,相聚離散,現在想起來的這位故友一定是詩人人生中比較重要,印象較深的人。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曾經與佳人在舊板橋上告別,只可惜到如今依然沒有消息,再無聯繫。這裡直接描寫詩人的故友是一位年青貌美的佳人。不知是詩人的朋友,還是戀人。過去二十年了,詩人還對這位美麗的佳人戀戀不忘。可見詩人對佳人十分想念,‘恨’字說明思念的程度很深。為如今不能見到佳人而遺憾,抱怨。這讓我們想起古代才子佳人的情愛故事,一位年青才子在石板橋與一位年青貌美的佳人依依惜別的情景。

往事如煙,世事無常,緣起緣滅,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人生中,有多少知心故友,相聚離散。留在心中,佔重要位置的故交,永遠都忘不了。偶爾睹物思人,睹景思人,都是對故交好友,深深的思念。

這首詩釆用睹景思人,以實虛手法來表達詩人思念故交佳人的思想感情。說明了世事無常,緣聚緣散,失去的,永遠再也回不來了。


還文樓主


這首詩我雖然沒看見過,但他在二十年前為首的革新派曾狠狠地打擊了以宦官集團為主的守舊勢力遭到殘酷的鎮壓大冤案,劉禹錫被勒令限期到貶地郎洲當時老母有病,妻子剛死,孩子又小,政治上的打擊,生活上的折磨,加上這南國邊城的荒涼"舉目殊俗,無可言者"他感到難言的悲苦,正在這時他遇到了一個出奇的女子就是當時著名的歌妓泰娘,那是在沅江上一個秋天的傍晚,劉禹錫象往常一樣沿著江邊,到離家不遠的招屈亭聽俚歌,招屈亭是為記念屈原修建的,當地人,經常聚在這裡唱歌跳舞,劉禹錫無事也常到這裡,當他快到亭下時,聽到亭內一個女子的歌聲,那歌聲渾厚圓潤悠揚深沉,他快步走上亭來,見一個京師打扮的女子在為鄉人引吭高歌,看起來已近中年,但卻具有少女般的純真,活潑,又有成年人的端莊,穩健,在她那堅毅高雅又略帶憂怨的臉上,閃耀著一雙多情而又明亮的眼睛,她見劉禹錫到來,停止歌唱,向前施禮,說:劉大人萬福,禹錫記起來韋應物當年從蘇州帶回個年少美麗歌妓,不過韋應物死後為蘄洲刺史張公子所得,後張公子受誣遭貶去年已去世了,劉禹錫聽了泰娘這番議論,不由一怔,這個纖弱的女孑競發出如此豪語,雖然不幸卻仍然樂觀,自己初次受貶這樣心灰意冷,相比之下我競不如一個歌妓,泰娘卻有大鵬之志,禹錫把自己的古琴送給泰娘,從此泰娘就成了禹錫座上的常客,禹錫不僅是泰孃的知音,而且是《竹枝》的作者和歌者。

沅江流水送走了九個春秋,終於奉沼回京,行前他勸泰娘和他一起回京,泰娘決然不肯,她說梁園雖好,不是我這樣歌妓久住之地,禹錫無法只得與她告別,臨行前秦娘捧著禹錫送給她的古琴前來送行,古琴增加了一個泰孃親手繡的琴罩,泰娘說賤妓無以為贈,把這米師傅送你的古琴送還給大人,讓這弦上《九歌》,《竹枝》的佘音,伴隨大人宦途吧!"禹錫沉吟片刻,拿出他連夜寫的巜泰娘歌》說:我也沒有什麼可留給你,以此拙作略表我的心情吧,說著高聲朗讀起來,當讀到"安知鵬鳥座隅飛"時,泰娘苦笑著說:"也許從此就不再向座隅了,禹錫說"但願你能向雲天飛,就這樣倆人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回到京城


秋閣一憑欄


天意弄人,有緣無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