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貸款會繼續增長

在新時代經濟啟動攻堅全面小康,在嚴厲整治金融風險和嚴酷的中美貿易戰背景下,2018年銀行貸款會增加多少?事關存貸市場等核心經營事項。

1.信貸投放已登上了一個新的平臺

從2001~2017年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銀行貸款投放的規模也在逐步提高,見下圖:

今年貸款會繼續增長

貸款規模的增長大體可劃分為三個平臺:第一個平臺是2001~2008年,年均增加貸款2.55萬億元;第二個平臺是2009~2014年,年均增加貸款8.56萬億元;第三個平臺從2015年開始,其週期大體會延續至2021年。前三年年均增加12.82萬億元,2018年是第4年,應當保持去年的增長趨勢。三個平臺表明了幾年上一個臺階的經濟規律,它符合經濟總量增長、質量提升的國民經濟發展現狀。

2.新時代經濟發展亟需銀行首先啟動

我們清楚地看到,在以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歷來經濟的啟動都是由銀行擔當的,歷來經濟轉型中的風險也是靠銀行化解的。每一次經濟大波動和金融風險襲來,銀行都會不斷地投入和承擔,從容度過難關。2018年是經濟發展進入決勝全面小康新時代的最重要的攻堅啟動期,這個時期銀行承擔的職責是重要而艱鉅的。由於直接融資比重很低,還不能有效地分擔社會總融資,銀行必須提供更多的融資,來支持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銀行的經營宗旨和職責任務,不容許絲毫退縮與失職,何況它帶來了極大的市場發展機遇。因此,銀行不會猶豫不決停滯不前,哪怕存款不足,也相信國家會出臺新的政策和辦法。這是大道理大前提,不容懷疑。況且,當下中國銀行業資產的質量已經度過谷低,仍處在全球先進的水平線上,後顧之憂少了當然敢於發力。

3.央行已有增加信貸投放的積極信號

(1)從一季度信貸投放預測全年。

據央行發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30.45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124.9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比同期高0.4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增加4.86萬億元,同比多增6339億元。

如果按照往年3:3:2:2的季度信貸配額推算,如果今年依舊沿用這個規則,那麼全年的信貸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比2017年的13.53萬億元增長19.7%。哪怕是增長10%,也會達到接近15萬億元,我相信不會低於這個數。

(2)銀行存貸比節節攀高,央行必定釋放存款準備金。

截至2018年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24.9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同比高0.4個百分點;增加5.06萬億元,同比多增77億元。人民幣存款餘額169.18萬億元,同比增長8.7%,同比低1.6個百分點;增加4.86萬億元,同比多增6339億元。貸款的增速高於存款的增速,總餘額存貸比為73.89%,新增額存貸比為96.05%。

外幣貸款餘額8704億美元,同比增長4%,增加324億美元,同比少增186億美元。外幣存款餘額8368億美元,同比增長8.4%,增加459億美元,同比少增133億美元。外匯貸款存貸比為104.02%。

由此可見,存貸比已經處在高位,趨勢仍在走高。在總體存貸比高位的情況下,如果細分各家銀行的結構可知,一些銀行頭寸很緊,新增貸款變得為難。前些年銀行熱衷於開闢新市場發展表外和同業業務,其中也有資金緊張的原因和動機。從歷史數據看,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在全球最高,釋放存款準備金勢在必行,應當及早降低到10%以下,既能緩解銀行資金緊缺,也能改善收益,消解不良經營行為。

4.關閉旁門左道,開啟陽光之窗

2012年來互聯網金融主導的違規甚囂塵上,衝擊搞亂了金融秩序。金融業表外、同業的泡沫四起,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違規亂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宏觀看,一是監管體制不適不力,監管空白下伺機放縱;二是金融體制不適應市場新需求,正道不通走左道;三是經濟轉型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又逢央行在2011年壓控信貸規模,資金短缺使得各種違規通道有了市場。

金融業整治表外、同業和各種社會融資的違規經營,會不會牽連信貸業務下降?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的整治秩序是完全必要的,成效顯著,是今年三大重點任務之一。只有規範經營,才能杜絕惡性金融風險的集聚與爆發。但須指出,前些年鉅額的影子銀行融資,其資金的最終去向終究被企業使用了,無非是抬高了資金成本,也有一些流向高風險企業造成了損失,積累起風險。能否這樣說:前幾年經濟的增長中,也包含違規渠道融資在發揮實際的作用,這些資金已經成為整個金融存量的一部分。假如要完全釜底抽薪清收壓回,沒有後續融資去遞補跟上,那麼缺口怎麼辦?失血會使許多企業停滯甚至垮下來,風險會更大。正確的辦法是對其中有效的融資,要麼是轉為規模之內,要麼以新增貸款替代消化,幾年來整頓中也是這樣做的。

關上違規門,定會打開合規窗,才有穩定的大局。這就是說,2018年貸款規模不該會減少,一方面要支持確保經濟實現6.5%以上的增長率,另一方面要彌補原有的融資缺口,實現穩定過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