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產能大變局:北方省份幾乎全被禁運!國家統計局說豬價將會……

今年8月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洲豬瘟疫情,讓中國決定執行更加嚴格的生豬調運政策,這打亂了生豬市場原本正常的流通秩序。

截止9月14日,非洲豬瘟禁運區再增兩個省份,全國已累計出現17起疫情,共18個省份暫停生豬跨省調運,北方几乎全被禁運。其中河南作為生豬養殖第三大省份,生豬產量遠遠高於銷量,近日河南再發非洲豬瘟致全省禁止外調,其影響不容忽視。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如果沒有新的疫情發生,豬肉價格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而不少券商則認為,長期來看,如果疫情大規模爆發,將導致生豬供給進一步收縮,行業產能加快出清,豬週期有望提前迎來反轉。

中國生豬產能大變局:調運遭非洲豬瘟衝擊,豬價南北分化

綜合第一財經、國家統計局

今年8月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洲豬瘟疫情,讓中國決定執行更加嚴格的生豬調運政策,這打亂了生豬市場原本正常的流通秩序。隨著生豬調運難度的增加,南北生豬價格開始出現分化。

作為生豬主產區,東北地區豬價持續走弱,跌幅遠超其它地區。原因就在於,原本要南下的生豬調運基本停滯,造成了大量生豬被動壓欄,供應過剩,價格走弱。作為生豬主銷區,比如浙江、上海等地區,因為生豬供應緊張,缺口明顯,屠宰企業收購難度增加,導致豬價上漲。

非洲豬瘟禁運區再增兩個省份,北方几乎全被禁運

9月1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和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各發生一起生豬非洲豬瘟疫情。全國已累計出現17起疫情,涉及遼寧、河南、江蘇、安徽、浙江、黑龍江、內蒙古等7個省份。

另外根據農業農村部要求,與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省相鄰的省份暫停生豬跨省調運,並暫時關閉省內所有生豬交易市場。至此,河北、山西、吉林、上海、福建、江西、山東、湖北、陝西、寧夏、甘肅等11個省份暫停生豬跨省調運。再加上7個發生疫情的省份,全國共18個省份暫停生豬跨省調運。

紅色為疫區,藍色為相鄰省份

全國生豬產能持續變化,部分省份生豬缺口呈現過大趨勢

從全國來看,自2000年開始,我國生豬養殖的產能分佈就處在持續變化當中。其中,區域人口流動、豬肉需求、農村勞動力供應及飼料原料保障等因素,都在基本面上影響著我國生豬區域產能的變化情況。


生豬產能大變局:北方省份幾乎全被禁運!國家統計局說豬價將會……


再加上,近年來我國東南地區的環保壓力增加,土地及用工成本持續上升,對於大型養殖企業來說,開始逐漸選擇將生豬產能轉移佈局到東北三省、內蒙古及其它中西部地區。

與此同時,四川、甘肅、陝西、貴州、雲南也有一定的產能佈局,這在有利於我國生豬產能分佈均衡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隨著東部及南部沿海地區工業企業轉移伴隨人員內流的需求增長缺口。

未來全國生豬調運將呈現以下轉變:東部及南部沿海地區的大量產能拆遷,缺口呈現擴大趨勢,而珠江、長江流域環保整治,減少了中部地區的生豬供應潛力,而中部地區是廣東、福建、浙江、上海及江蘇南部的重要生豬調入產區,那麼,華東及華南地區的生豬調入將只能從華北的河南、山西,西部的陝西、甘肅調運,而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大量產能釋放,保證了京津地區生豬需求,並擠出河南、河北的生豬調入,若價差大到一定程度,甚至可以調入河北、河南市場。

與之相應,有一些省份的調運地位也隨之發生變化: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北地區,藉助於這次環保壓力倒逼養豬產業轉型升級所提供的良好契機,促成其主要生豬調出區地位得以進一步鞏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豬供應,比如安徽、江西、湖南,將從當前的供應平衡有少量富餘外調,隨著調出潛力的持續下降,轉為供應偏緊需要少量調入;河南需求持續增加,可供調出數量將減少;浙江的生豬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穩居全國最大的生豬調入省份;廣東的豬肉需求放緩,但大量產能拆遷或轉移,缺口將呈現過大趨勢。

全國生豬調運遭疫情衝擊,南北豬價持續分化

疫情發生後,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加強生豬調運的限制。8月31日,又印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生豬及其產品調運監管工作的通知》的特急文件,要求根據發生疫情的嚴重程度,地方做出相應的生豬及產品暫停調運的限制規定。受此影響,8月以來,全國豬價開始出現普遍上漲,區域性豬價走勢分化嚴重。東北地區豬價持續走弱,而上海、浙江在內的長三角地區漲幅領先,四川、雲貴地區漲幅次之。


生豬產能大變局:北方省份幾乎全被禁運!國家統計局說豬價將會……


當前,非洲豬瘟疫情出現已有1個半月,東北地區豬價持續走弱,其它疫情區豬價也有所下跌,但跌幅小於東北地區。這主要在於,東北地區的生豬消費不足,需要大量外調才能保證供需平衡,疫情爆發後,京津地區從東北大量調入生豬的現象基本停滯,造成東北地區大量生豬被動壓欄,供應過剩,價格走弱。

而東部的浙江、上海,由於其生豬需要從其它省份大量調入,調入量往往佔據總供應量的40%以上,生豬調運禁止後,本地區的生豬供應缺口明顯,豬價快速上漲。9月13日,浙江、上海生豬價格達到了17.5-18元/斤,較全國均價高出4元/公斤左右,遼寧豬價不足12元/公斤,較浙江豬價低5.5-6元/公斤。

國家統計局:如沒有新的疫情,豬肉價格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按照一般年份,豬價進入9月份後,將會出現季節性回調。但當前疫情的持續擴散,終止8月初豬價已經出現的回落趨勢,並出現反彈。

不過,疫情導致當前大量大豬被迫壓欄,增加了11-12月大豬的供應,將會打壓這一時間段豬價季節性上漲的態勢,限制該季節豬價上漲幅度。

而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在9月14日上午的發佈會上表示,從豬肉價格來看,自2017年2月份開始,豬肉價格持續走低,生豬的存欄、出欄數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前一段時間個別地區發生疫情,所以豬肉的供應有所減少,造成豬肉價格上漲。從目前來看,天氣轉涼,特別是中秋、國慶節假日來臨,居民對豬肉的需求還會有所增加。但同時,由於價格的上漲,豬肉的供應包括生豬的出欄也會相應增加,如果沒有新的疫情發生,豬肉價格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也就是說,造成8月份消費價格漲幅擴大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季節性的短期因素,這些因素在未來幾個月不會給價格上漲帶來壓力。

非洲豬瘟或加快產能出清,豬週期有望提前迎來反轉

此外,疫情區豬價的下跌,導致了生豬養殖戶的虧損,疫情可能持續擴散,且無有效疫苗,這使得養殖戶的補欄意願不足,後備母豬補欄處於停滯狀態。正因此,在本輪豬週期中,豬價向下運行的態勢,將會發生較大概率的改變,並增加在2019年1季度中後期(一季度末期二季度初)進入新的上漲週期的可能性。

多家券商研報認為,長期來看,如果疫情大規模爆發,會對消費端造成較大負面的影響,生豬價格持續探底,而政府對疫區採取的限制生豬調運的處置措施,將導致生豬供給進一步收縮,行業產能加快出清,豬週期有望提前迎來反轉。且飼料原料有價格優勢,但也導致了我國生豬調運難度的加大,且過度集中的產能,在出現疫情之後,直接導致東部、南部地區的生豬因調入量偏少,而價格飆漲。

據業內建議,在未來,東北地區除了發展生豬養殖業外,應該重點發展生豬屠宰—深加工產業,減少活豬調運量,進而減少活豬流通所帶來的疫情風險,積極應到消費者冷鮮肉消費,減少熱鮮肉消費比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