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皇帝,卻粘上多愁善感的文人毛病,最終成爲階下囚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舊主李煜,一位擅長寫詩歌的皇帝,一生鬱鬱寡歡,雖然文采斐然,但是終得不到善終,客死在他鄉。

此人是皇帝,卻粘上多愁善感的文人毛病,最終成為階下囚

作為皇帝,他有罪嗎?要怪就怪他生下來就姓李,因為這個姓氏讓他擔當起拯救國家的重任,讓一個不願登上皇位的年輕人成了皇帝。南唐勢力本來就很弱小,無奈又攤上弱主,李煜寫詞或許是個好手,但是治理國家那就算了吧,國家很快被破,自己也被俘虜到他鄉。

此人是皇帝,卻粘上多愁善感的文人毛病,最終成為階下囚

作為詞人,他有大功。因為前半生一直深居幽宮,他的詞一般都是描繪宮廷生活,詞藻華麗,婉約動人。後期因為國破家亡,他一改以前奢靡風格,開始悲嘆國家命運,詩詞也顯得豪放,詩詞意境顯得更為寬廣,為後代蘇軾,辛棄疾等豪放派的開創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此人是皇帝,卻粘上多愁善感的文人毛病,最終成為階下囚

我們不能以歷史成敗定英雄,南唐本就弱小,換個君主或許能夠苟延殘喘多幾年,但也是改變不了覆滅的命運。更何況李煜本意也不是當一代明君,他是被逼得上了這個皇位,家族的復興與國家的存亡重任放在這個剛滿二十四歲的年輕人身上,真的替他心疼。

李煜這位多愁善感的奇男子,他生於七夕,也死於七夕,連生辰與離去都帶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因為被俘虜後,李煜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虞美人》,被人認為是對故國的懷念,是欺君之罪,後終被賜死。

此人是皇帝,卻粘上多愁善感的文人毛病,最終成為階下囚

可惜一代偉大的詞作家年僅四十二歲就離去了,相必他在天堂中可以一展自己的文采,活出自己的人生。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多少人愛慕李煜的詩詞,嘆其生錯了年代與家庭,本是一個意氣風發的書生,卻無奈做了無作為的皇帝。李煜一個生在帝王家,卻一心只想成為一個隱居在郊林,寫幾首詞作的平凡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