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學習的態度、繼承和吸收中國古代和外國經驗

學習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不管我國情況,適用的和不適用的。一起搬來。這種態度不好。另一種態度,學習的時候用腦筋想一下,學那些和我國情況相適合的東西,即吸取對我們有益的經驗,我們需要的是這樣一種態度。

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教育論:學習的態度、繼承和吸收中國古代和外國經驗

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但是這種尊重,是給歷史以一定的科學的地位,是尊重歷史的辯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讚揚任何封建的毒素。對於人民群眾和青年學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導他們向後看,而是要引導他們向前看。

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交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幷蓄。

教育論:學習的態度、繼承和吸收中國古代和外國經驗

世界上的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歷史上的東西有精華、有糟粕,混雜在一起,積累的時間又長,要把它整理出來,分清精華和糟粕,是一個困難的任務。但是,不能因為困難就不要歷史。把歷史割斷,把遺產拋棄是不行的,老百姓是不會贊成的。當然,這決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向外國學習。外國的很多東西我們都要學習,而且要學好,基本理論尤其要學好。有些人主張什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種主張對不對呢?不對,所謂學就是基本理論,基本理論是中外一致的,不應該分中西。

對於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儘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為發展中國新交化的借鏡;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對於中國古代文化,同樣,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於推進中國的新文化。

教育論:學習的態度、繼承和吸收中國古代和外國經驗

但是一切外國的東西,如同我們對於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後排洩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所謂“全盤西化”的主張,乃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世界各民族的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有些人不瞭解這一點,他們否認自己的民族特點,以為一切都是西方的好,甚至主張“全盤西化”,這是錯誤的。“全盤西化”是行不通的,是中國老百姓所不能接受的。藝術和自然科學不同。例如割闌尾炎、吃阿士匹林,這些醫療方法就沒有什麼民族形式。但是藝術卻不同,藝術就有民族形式問題,這是因為藝術是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的表現,同民族的習慣和語言有密切的關係。它的發展具有民族範圍的繼承性。

中國的藝術、中國的吾樂、繪畫、戲劇、歌舞、文學,有自己的發展歷史。那些主張“全盤西化”的人,為了否定中國的東西,就說中國的東西沒有自己的規律。這種說法對不對呢?不對,中國的音樂、繪畫、戲劇、歌舞、文學,都有自己的規律。沒有自己的規律,就不會形成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藝術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抱有這種錯誤思想的人,只是沒有去研究中國藝術的規律,不顧去研究和發展中國的東西。這是對於中國藝術的一種民族虛無主義的態度。

男女老少裸體模特兒是繪畫和雕塑必須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封建思想,加以禁止,是不妥的。即使有些壞事出現,也不要緊。為了藝術學科,不惜小有犧牲。

齊白石、陳半丁之流,就花木而論,還不如清末某些畫家。

中國畫家,就我見過的,只有一個徐悲鴻留下了人體素描。其餘如齊白石、陳半丁之流,沒有一個能畫人物的。徐悲鴻學過西洋畫法。此外還有一個劉海粟。

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作品時候的借鑑。……但是繼承和借鑑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這是決不能替代的。文學藝術中對於古人和外國人的毫無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沒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學教條主義和藝術教條主義。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

對於中國和外國過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和優良的文學藝術傳統,我們是要繼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為了人民大眾。對於過去時代的文藝形式,我們也並不拒絕利用,但這些舊形式到了我們手裡,給了改造,加進了新內容,也就變成革命的為人民服務的東西了。

學習外國的東西是為了研究和發展中國的東西,就這一點說來,自然科學同社會科學是一樣的。一切外國的好東西,我們都要學,學好了都要在運用中加以發展。在自然科學方面,我們也要獨創性的努力,並且要用近代外國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來整理中國的科學遺產,直到形成中國自己的學派。

《同音樂工作者的講話》(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是這樣,藝術當然更是這樣。要向外國學習,吸收外國一切好東西,但是,學習外國的東西,要用來研究和發展中國各民族的藝術,否則就沒有研究和發展的對象了。我們學習外國的藝術,學習他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其目的就是為了創造中國各民族自己的具有獨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的社會主義的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