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18天,蘇軍30多萬官兵倒在前進衝鋒的道路上——攻克柏林

柏林——德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1945年初,二戰納粹德國在蘇聯紅軍和西線盟軍的雙重打擊下,戰敗已成定局。然而攻佔柏林也並非易事,希特勒的手中還握著一百多萬德軍精銳部隊。柏林市區和周圍經過德軍的多年苦心經營構築了眾多堅固的工事,建立了嚴密的陣地防禦體系。

3月28日,盟軍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爾將軍經過縝密慎重考慮後,向美國駐莫斯科軍事使團團長迪恩少將發出一封遞交給斯大林的電報,電文中指出:英美盟軍今後的攻擊目標是埃爾福特、萊比錫,德累斯頓等地區,而沒有把柏林包括在內……艾森豪威爾的一紙電文將柏林拱手讓人給了德國最不情願的對手——蘇聯。
激戰18天,蘇軍30多萬官兵倒在前進衝鋒的道路上——攻克柏林

至此,蘇、德柏林戰役拉開了序幕。蘇軍共投入196個師,共計250萬人,裝備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41600門火炮以及7500架各型飛機;德軍共投入36個師,共計76萬多人,裝備1519輛各型坦克、裝甲戰鬥車輛和9303門火炮以及2224架各型飛機。面對蘇軍陳兵柏林城下的幾百萬大軍和幾千輛坦克,希特勒並沒有感到恐懼,並且堅信他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 ,同時他自信能夠擊退蘇軍。擔負柏林守備任務的德軍主要是海因裡希將軍指揮的維斯瓦集團軍群和舍爾納將軍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德軍構築了三層防禦地區——外狙擊區、外城郭和內城郭。每層防禦地區內部都構築了大量堅固工事、碉堡和障礙物,沿街樓房的窗戶都加固而變成了發射孔。為了進行巷戰,德軍最高統帥部還動員市民組建成了200個民眾突擊隊營,希特勒的法西斯青年團的團員(包括“兒童”士兵)組成反坦克殲擊隊。
激戰18天,蘇軍30多萬官兵倒在前進衝鋒的道路上——攻克柏林

4月16日凌晨三時,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由正面發起進攻,蘇軍成千上萬發炮彈呼嘯的奔襲德軍的防禦地帶,炮彈的爆炸聲震撼長空,同時為了支援地面部隊的衝擊,150多架夜間作戰飛機和745架重型夜航轟炸機,對德軍防禦地帶的指揮部和通信樞紐及主要支撐點進行了猛烈的密集突擊。在42分鐘的連續突擊中,平均每分鐘對地面目標投彈22噸,多半為重型炸彈。陣地上火海翻騰。炮聲、飛機發動機聲,重型炸彈的爆炸聲,坦克的前進聲、衝鋒槍的射擊聲此起彼伏或交織震耳,在整個奧德河上空迴盪。
激戰18天,蘇軍30多萬官兵倒在前進衝鋒的道路上——攻克柏林

在德軍第二防禦地帶,德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白俄羅斯第1、2近衛坦克集團軍投入戰鬥,以增強突擊力量。蘇聯航空兵集中壓制坦克集群進攻地帶和側翼的德軍炮兵,轟炸機晝夜不停地對德軍預備隊進行突擊。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各坦克集團軍在空中掩護和支援下,迅速向前推進,至4月21日已前進至柏林郊區。

4月21日,柏林市區爭奪戰打響,被圍在柏林的德軍集團,由第九集團軍六個師的殘部和大量新編部隊組成,總數約20萬人。守衛柏林的德軍在蘇軍航空兵使用的重型爆破炸彈的不斷襲擊下,德軍人員和武器都受到了不少的損失。許多防禦工事被摧毀,市內發生了數次強烈爆炸,整個柏林變成了火海,但德軍還是進行了拼死頑強的抵抗。為爭奪每棟樓房,每條街道和每片住宅區,都要展開一場鏖戰。
激戰18天,蘇軍30多萬官兵倒在前進衝鋒的道路上——攻克柏林

4月30日凌晨五時,蘇軍向德國國會大廈發起攻擊,當天下午,蘇軍衝進已是斷壁殘垣的國會大廈。雙方在大廈內進行了激戰。不久,蘇軍取得了勝利,並在這座已經遭到嚴重破壞了建築物上升起了紅旗。與此同時,希特勒在帝國辦公廳的地下防空隱蔽部裡。同愛娃·布勞恩秘密舉行了結婚儀式……下午3:30分,倆人分別自殺。希特勒在自殺前曾經通知柏林城防司令官卡爾·維德林將軍,准許以小股部隊突圍,但絕對不準投降。但是希特勒自殺後,時任納粹德國總理約瑟夫·戈培爾卻下令任何人都不得離開柏林,他將開始同蘇軍司令部談判,已經下達的命令又被撤回,擬訂實施的突圍被取消,這種躊躇不決的狀況,在部隊中造成極大的混亂。致使柏林守軍大部分被俘。
激戰18天,蘇軍30多萬官兵倒在前進衝鋒的道路上——攻克柏林

5月2日,德軍最高統帥部宣佈無條件投降,棄械投降者達13萬人。再對德最後一戰的柏林戰役中——蘇軍消滅德軍10萬多人,俘虜德軍官兵約48萬人,蘇軍共消滅德軍70個步兵師,23個裝甲師和摩托化步兵師,幾乎三個德軍就有一個被蘇軍俘虜。擊領和繳獲110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4500架飛機。
激戰18天,蘇軍30多萬官兵倒在前進衝鋒的道路上——攻克柏林

戰後,艾森豪威爾說,他之所以將柏林讓給蘇軍,是因為他知道柏林戰役將使盟軍付出10萬士兵的生命。事實上,從攻克柏林的戰役打響,到德國宣佈投降的18天的戰鬥中,蘇軍死傷30.4萬人、損失2156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220門火炮和迫擊炮及飛機527架。平均每8個蘇軍官兵中就有一個倒在攻克柏林的道路上。柏林戰役是蘇德戰爭的最後一戰,不僅為歐洲戰局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同時也為法西斯國家敲響了喪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