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海上的核電站!一旦核洩漏的話,豈不造成嚴重的海洋汙染?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建設在海上的核電站,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最近宣稱,公司開發的一個小型核反應堆已經正式進入了工程階段。該反應堆是一種可以滿足海洋用戶需求的分佈式海洋綜合能源系統。

業內認為,海上核電站的優勢其一目前渤海海上石油開採所需能源為柴油發電,每度電成本約在2元,而海上核能發電成本約0.9元/千瓦時;其二海上核動力平臺除了提供電力外,還擁有海水淡化等其它功能,可形成熱、水、電聯共的能源供應體系;其三可通過其可移動性的特點給遠離海岸線的鑽井平臺、沿海島礁等提供生活、軍事用電,對於中國海洋戰略部署也有重要意義。

建在海上的核電站!一旦核洩漏的話,豈不造成嚴重的海洋汙染?

在海上建造核電站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優點是,造價要比陸地上的核電站低。這一點是很吸引人的,因為在同樣的投資條件下可以建造更多的核電站。

海上核電站的另一個長處是,在選核電站地址時,不像在陸地上那樣要考慮地震、地質等條件,以及是否在居民稠密區等各種情況的影響,而且選擇的餘地大。

這種核電站還有一個獨特的優點,海上的工作條件幾乎到處都一樣,不存在陸地上那種“因地而異”的種種問題。這樣,就可以使整個核電站像加工產品一樣,按標準化的要求進行製造。結果,建造出的核電站全都模樣相同,像多胞胎的兄弟一樣。因而,能像工業上的流水線作業方式來製造一批核電站,既簡化了生產過程,又方便了使用,而且還可大大降低建造成本,縮短建造的時間。

建在海上的核電站!一旦核洩漏的話,豈不造成嚴重的海洋汙染?

那麼有人會問,海上浮動核電站又是怎麼樣把電力送上陸地的呢?建造浮動核電站的科學家們自然有辦法,其實也很簡單。俄羅斯計劃將兩個核反應堆裝置裝載在一艘足球場大小的駁船上,當要向地面輸送電力時,這個浮動核電站可以停靠在附近的碼頭上,然後與陸地上的高壓電線連接,再打開反應堆發電,最後把電力輸送到需要的地方。而且海上浮動核電站會把廢料和消耗的燃料儲存在一個隨船攜帶的裝置裡面,工作人員們將會在每10到12年的常規維護檢查期間清空這個裝置。在大約40年後,也就是一個核反應堆的正常壽命,退役的核電站將從駁船上撤離,新的核電站將會替代它繼續工作,而可以帶著核電站航行的駁船當然是可以循環使用的。

建在海上的核電站!一旦核洩漏的話,豈不造成嚴重的海洋汙染?

海上核電廠在運行期間, 會對海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冷卻循環系統產生的溫排水會對海域水文條件、海水水質、生態環境、生物群落組成與結構等多個方面產生影響。由於核電熱效率低於火電, 會排放更多廢熱到周圍環境中, 因此核能電廠的熱汙染更突出, 對環境的影響也更大。例如坐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比斯坎灣的一座核電站,其排放的溫排水使附近水域水溫增加了8℃, 導致了1.5 km海域內生物消失。因此除放射性影響外, 海上核電站的溫排水也將成為海上核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渤海是我國海洋經濟活動密集區,也是我國唯一的半封閉型內海, 在我國海洋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獨特的功能。由於其封閉性強,水交換週期長, 環境承載能力較弱, 面臨著巨大的環境壓力。為此, 搞清海上浮動核電溫排水對渤海海洋生態環境的潛在影響, 是確保在渤海海域科學開發和利用海上核能的必要條件之一。

建在海上的核電站!一旦核洩漏的話,豈不造成嚴重的海洋汙染?

為合理控制溫排水排放對環境的影響, 應針對擬建海上浮式核電站海域的生態群落結構特徵, 開展廠址附近海洋生物的耐溫特性及其他熱影響特性專項研究, 進而利用熱影響研究數據, 結合擬建水域的水動力特徵, 論證並確立核電站溫排水混合區範圍、混合區邊緣溫升限值以及排放口極端高溫值等混合區參數, 確定更科學的溫排水控制方案。

早在1963年,美國馬丁·馬麗艾塔公司就為美國軍方設計了MH-1A電裝置,為缺電的巴拿馬運河區供電,放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自由號”輪船上。MH-1A從1968年工作到1975年,後來卻因運行費用過高及軍隊反應堆計劃的終止而退役。

1972年,美國佛羅里達州在核電廠選址時遭遇難題,美國西屋電氣公司設想了一種放置在大型駁船上,可由拖船拖曳的“離岸”核電廠方案,這種浮動式核電站可以起航沿著美國東部大西洋沿岸地區漂浮,且很方便地向沿岸城鎮輸送電力。但由於政府批准的延遲、投資減少等原因,這個方案最終也遭致扼殺。

建在海上的核電站!一旦核洩漏的話,豈不造成嚴重的海洋汙染?

2010年9月,據媒體報道,俄羅斯幾年前就開始研製浮動核電站,它第一座浮動核電站(Akademik Lomonosov)最近下水,雖然該反應堆還沒有完成,但是其船體已經在6月底下水。環保人士則擔心,浮動核電廠可能變成類似切爾諾貝利的不定時炸彈。 羅蒙諾索夫號將裝載2座35兆瓦(MW)的KLT-40S反應堆。俄羅斯計劃在2012年把燃料裝入反應堆,隨後將浮動核電站拖到遠東堪察加地區。該浮動核電站能為20萬人口的城市提供足夠的電力,其運行壽期為38年,包括3個為期12年的運行週期,每個週期中間平均停產8個月。

俄羅斯聯邦原子能機構負責人基裡延科說,這座浮動核電站將“絕對安全”,他預計“外國客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會很感興趣”。

浮動核電站可用在沒有電網、人煙罕至的地方,包括在南極和北極地區的石油開發中。

它也能在不需要建造大型電網系統的邊遠地區提供電力,以及用在能源密集型的海水淡化領域。

中東屬於結構性缺水地區,水是當地最攸關生死的東西,而浮動核電站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