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認爲影響中國最大的三個時期是周朝、秦朝和民國,你認爲呢?

爾朱少帥


易教授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單拿這三個朝代出來呢?因為一是文化,二是社會制度。

首先我們說周朝為什麼重要?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習俗基本都是在周朝形成的,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文明內核,基本都是周朝時期形成的,從周公定禮,到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我們民族的思想基本上在周朝時就已經定型了,接下來的兩千年,不過是取取捨舍,修修補補。比如這其中的儒家,是後面統治中國兩千年的核心思想。唯一有變化的就是引入了佛教。

所以,中國的文化形成於周朝,是中國文明的根,如果把這個去掉,那中華民族就不能稱為中華民族。

這個大家可以關注我在今日頭條的專欄《讀懂春秋,就懂了當下》,你就會發現,我們其實一直活在春秋。

再說秦朝,秦朝的功勞是很大的,也有一種說法,中國歷史是由三個短命王朝決定的,一個是秦,一個是隋,另一個是後周,這其中,以秦朝的影響最大。首先,秦朝完成了統一,使中國成為一個整體,而不是成為歐洲那樣分散的國家,秦朝又建立了郡縣制,建立了皇權集中的體系,此後的兩千年帝制不過是在這上面進行一些加強,比如隋朝的三省六部,開科舉,也是加強皇權的舉措之一。可以說,秦朝開啟了中國的帝國時代。它的影響力在於社會制度的確立。

那民國呢?民國處在一個大變動的時期,是中國被動跟世界接軌的時期,民國也出現了一大批的國學大師。最重要的是,民國終結了帝制,辛亥革命槍一響,中國就不可能有皇帝了。這是兩千年來的一大變局。

另外,民國也使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困境中走出來,沒錯,這個功能應該是民國的,咱不能抹殺掉,在民國時,中國就成為了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國際地位就已經大大加強。

清末的時候,我們是屢戰屢敗,割地賠款,到了民國,尤其是二戰勝利後,我們已經可以跟世界一流強國一起開會,討論世界大事了。

從這三個方面說,這三個朝代對中國影響最大,沒毛病。


腦洞歷史觀


易中天三個重要時期的確定不科學,這個劃分沒有任何啟示意義。第一應是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儒道法墨思想的產生,為封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成熟的並可自由選擇組合的強大思想基礎。第二應是五胡十六國及以後的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以殘酷的現實和不尋常的大變動,漢民族不得不接受漢民族千百年來一統天下的局面的結束,不得不承認華夏多民族的現實,整個社會進入了多民族互融共生的時代。這個民族互融共生的時代深刻影響在曲曲折折斷斷續續地延續到了元清及以後各時代。第三應是上世紀二、三,四十年代,當時一是提出了砸爛孔家店的口號,基本結束了儒學腐朽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二是引進科學與民主的思想,中外思想產生了巨大的碰撞,世界近現代思想初步紮根於中華大地。意義更為深遠的是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引進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社主義新中國,深刻改變了中國的發展方向。


松山泉石0


這樣說是有道理的。周滅商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社會。周朝諸子百家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也是我們哲學思想的根源。構築了中華民族的靈魂,也將永遠被傳承

秦朝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政權由內閣分工管理。建立郡縣制。擴大了疆域,形成了中國最初的版圖。郡縣制至今還在沿用。統一了民族和文化。

民國的建立雖然是在世界列強的槍炮聲裡被迫誕生的,卻開啟了中國西化的開始。英美兩國庚子賠款退還,開辦西式學校。組織學子留學。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湧入中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被取代。科學被引入中國。人們用西方的哲學觀來審視我們自己的歷史和文化,並積極運用,改造我們的社會,建立了新的文化體系。並建立了西式的國家。現在我們的國家就是運用西方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所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這三個朝代或時代對我們中華民族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還一直會影響我們的子孫後代。


關愛一生58100003


易中天史學眼光有限,周朝、秦朝影響的是文化、制度,漢朝奠基的是成熟的文明範式和東方秩序。此後到唐朝可以不論,中古主要是古典的繼續和區域文明融合。但兩宋至明朝不可不論,因為這是中國文化走向近代的開端,也是世界近代化的開端。

沒有兩宋文化和明朝的發展,則中國沒有近代變革基礎,到清末、民國受到西方衝擊,中國就沒有自己的近代性文化與西學東漸對接交合,就不能有民國的變革,很可能會因為文化還在唐朝中古而國家破局,變革不到共和國。而且,沒有兩宋和明朝文化與科技,西方也沒有變革的外來文化,沒有大航海的指南針技術前提,沒有紙張、印刷傳播文化開啟民智,沒有槍炮打碎封建騎士階層,沒有儒家人文文化參照而興啟蒙運動,沒有文官制改變西方政府組織形式,沒有紙幣、票據給工商業提供近代金融。。。

民國的變革,很容易讓人看到,而且很容易只看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但是,其實,民國的變革基礎是中國自兩宋走到明朝的文化與科技根基。人們提民國很容易想到三民主義和科學、民主。但這個三民主義與科學、民主的來源不完全是西方的,而是根基在兩宋到明朝文化。三民主義的民生就是平均地權,這個革命綱領不是明末就提出的均田免糧嗎?三民主義的民族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不是因為明朝滅亡於李自成,中華大亂,滿清入關引起的革命要求嗎?三民主義的民權,大概很多人會覺得它來於西學,不然,民權、民主的內在要求是中國自宋到明的工商業發展,是市民社會的趨向,是宋代新儒家人文主義發展到明代的文化邏輯的必然。所以,明代中後期有心學之後的泰州學派,有比較廣泛的啟蒙思潮,有“予奪之權自民主之”和“眾治”思想的提出,這已經在文化上提出民權、民主的課題。延續到清初黃宗羲寫《明夷待訪錄》,又提出系列思想。清末民主革命時,在民主思想宣傳上就有明末思想來源,使用過李贄、黃宗羲的思想資源,而民主革命的組織來源早期主要是洪門,這也是明亡建立的反清復明組織。所以,民主的歷史課題絕非只是外來,而是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發展與西方文化衝擊匯流,而根基與內因在明朝中後期文化。

以上三民主義已經包含民主了,再說說科學。科學是西方的?這是天大的笑話。中國科技基礎奠定於春秋戰國,天文、數學、農學、中醫、墨學、百工。發展於魏晉到隋唐,而趨近代化發展於兩宋到明末。例如數學,宋元是中國傳統數學的高峰,而且已經半符號化。如醫學金元四大家到明朝吳有性《瘟疫論》,其中瘟疫論注意到瘟疫的傳播在“癘氣”。如聲學十二平均律,朱載堉證明,對西方鍵盤樂器有重要影響。如趙友欽科學實驗,這是有記錄的東方科學實驗。如方以智《物理小識》,把學科劃分為通幾、宰理、質測,就是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有如徐光啟、李之藻、王徵等士人的東西方科技會通,徐光啟說: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會通之前必先翻譯。已經為東西方科技會通定下了基本方向和路徑。清末民國之後不過是西方發展規模大了,會通起來更難,但這個會通主題至今繼續中,並非科學只是學西方。所以,中國有竺可楨天文學,有中西醫結合,有對稱邏輯的提出,有吳文俊吳方法,有翁文波預測,有蔣高明生態農業,有袁隆平雜交作物,有王澍建築學思想,有甘永超太極粒子波,等等,這些科技思想和成就意味著明末徐光啟的科技會通思想在現代發展中,而其源在中華有固有科技,而明末已奠基科技會通方向。

所以,民主、科學這兩大所謂民國提出的中國近現代主題,如果不瞭解兩宋和明朝文化,就不知道民主、科學的中國文化根源,歷史思維就有重大缺失,就對現代中國和世界不可能正確理解!


玄谷真人


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朝代是哪個朝代?這要從不同的緯度來說,我認為,在政治制度上,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秦朝;在傳統文化上,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漢朝;在知名度上,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唐朝;而在世界地位上,對中國影響最大的當屬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現大統一的封建王朝,它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為2000多年的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奠定了基礎。到了漢朝,“漢族”這個名稱開始興起,並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王朝統治國家的準則,也使儒家思想慢慢滲透到中國人的骨子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唐朝,在中國歷史上,處於封建社會最鼎盛時期,其與世界各國的對外交流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活躍的,不僅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文化,也使中華文化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直到現在,許多國家都稱中國人為“唐人”,可見唐朝對中國知名度的提升發揮了巨大作用。目前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成為國際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水潤兒2


易中天作為學者,有比較深的功底。可是一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風我不太喜歡。有時候他的個人觀點容易混合在正史中,很容易誤導大眾:比如這次他個人認為周朝影響比較大,可能他個人原因卻故意忽略了商朝,這就不對了。《百家講壇》是展現中華文化百花齊放的平臺。可是問題也來了:中華民族歷史被一個個學者以驚悚的觀點所篡改,好像沒有了統一的認知,大家對中華歷史迷茫了。所以,我覺得音樂、體育、科教等都可以百家爭鳴,而歷史做為嚴肅的學科,名人不能亂講,所有一切歷史必須經得起推敲、論證。不能捕風捉影、不能把沒有論證過的東西(學者個人觀點)公開發布。


用戶1230802949138


夏不能石錘確實錯在,憑史記和一些傳說以及模稜兩可的文物對於歷史研究是不嚴謹的更別說三皇五帝時期,而商是早期奴隸制很多制度,生產力等落後以及不完善,而周算是奴隸制巔峰政局也算是大一統所以奴隸制只能選周。封建制為什麼不是h漢而是短命的秦我想主要是第一個封建王朝也是各種制度等等的制定者後面的官位不管怎麼改本質上就是秦基礎上的修改完善,秦也解決了後世對皇權的認知,受命於天,這個很重要是重點要考,歐美等都有宗教壓過皇權的,中國兩千年來都沒有過,問題就是出現在這印在玉璽上的前四個字,皇帝就是直接的天代言人,而歐美天的代言人是教主,教主再去授權給皇帝,虛的天是沒有意志和慾望的,教主大人是有意志和慾望的。所以中國皇帝只要造反成功就可以為天代言,歐洲人不行造反成功也沒用還要教主大人認可。所以秦很多影響了幾千年。其他朝代也就明奠定了中國的版圖其他朝代沒有什麼突出貢獻就影響而言秦太巨大。民國那就不用說了,


popo30369000


春秋戰國和民國,思想大爆炸的時候,春秋戰國出了多位聖人。創立了無數學說,現在還在影響著中國。

民國出現眾多的大師。真正的學術大師,含金量沒的說。而是民國處在三千年來未有之文化節點,那時的文人將中華文華承上啟下,融入西方的哲學思想,為開啟民智做出了重大貢獻。

至於秦國,大家覺得他的貢獻就是車同軌馬同軸,統一文字度量衡,這當然是很偉大的功績,但是更加偉大的,是秦始皇給世人心中成功的灌輸了大一統思想的思想,雖然秦國失敗了,但是他也成功了,自此以後。

歷朝歷代動亂之時,後來人都秉承著統一的思想,無人敢分裂國土,只要有能力,都會開疆擴土,一統華夏山河。


踏歌而行


易中天說得非常正確!影響中華民族的當然是文化與社會制度,從這兩個層面來講,周朝特別是春秋時期是中華文明的定型期,我們今天的太多文化傳承與生活習慣都來自於春秋時期,而秦朝則是社會治理大變革的時期,泱泱中華就是從秦朝的中央集權制開始,後來兩千多年的分分合合都是朝著國家大一統的方向去的,這種政治上的大一統也為後來漢武帝獨尊儒術,確立儒家統治思想的地位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民國就更不用說了,其實準確的說這個時期應該包括北洋政府時期,雖然軍閥割據,但思想上的反帝制、引進西方先進治國經驗已經開始,而且北洋時期是開放黨禁、政治上最開明的時期,那是一個讓人懷念和驕傲的時期,文人學者即便是軍閥都是有節操、有情懷,中國共產黨應該感謝那個時期,因為沒有那個時期就沒有前者的誕生。


春風吹開玉門關


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新中國。其次還有兩個時期,春秋戰國和民國。三個朝代,夏,秦,隋。具體的應該都知道就省略了。孔子,老子,孫子,等各派各學的宗師幾乎都出自百家爭嗚的春秋戰國時期,同樣請末民國時期也是近代大師盛產時期。夏是私有制開始,奏是中央集權制開始,隋是科舉制開始。周朝是天子分封制完善最高峰,它的末期便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春秋戰國,而後誕生了中央集團統治的皇帝帝國秦朝。大清是皇帝制最完善朝代,它的末期出現了民國時期而後…。周朝是天子禮儀最完善時期,周禮的核心目的是維護周天子的分封的奴隸制度。但是諸侯國不信這個邪,春秋戰國出現五霸。秦國更是重用商秧,韓非,李斯等法家代表,推翻了舊的禮教周天子制度,建立了更先進的國家制度,解放了奴隸,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清朝的中央集制最完整,這個制度核心是維護皇帝的獨裁統治的。辛亥革命不信這個邪,完結了皇朝統治。因此我不認識周朝和清朝是對中華進步影響大的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