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接地气的用无我观念对治瞋心的方法

一个很接地气的用无我观念对治瞋心的方法

一个很接地气的用无我观念对治瞋心的方法
一个很接地气的用无我观念对治瞋心的方法

主讲 | 雪歌仁宝齐

《入行论》第六品第二十九偈颂:

彼我若是常,无作如虚空。

纵遇他缘时,不动无变异。

现在开始破除胜论派,跟前面第二十七、二十八偈颂一样,还是是破除我执。为什么破除我执?因为嗔恨心生起的时候,我们执着某个人,好像他是真的在那里,这也是一种我执。

如果这种我执是合理的,那就要像数论派、胜论派他们那样去解释“有我”。如果这样解释没办法进行下去,或者没办法有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说我执是不对的。

胜论派说的“有我”也不对,他们所说的“有我”跟数论派差不多,也是永恒常法的“我”。我们常常说“常一自在空”,意思是佛教对“我”是持“常一自在空”的看法,而外道对“我”是持“常一自在”的看法。

关于“我是常法”的观点,入行论对胜论派是怎么解释的呢?如果认为“我”是常法的话,那“我”就变成跟虚空一样的了,虚空就是常法嘛。

虚空完全没有能生果或者能造出来果的作用,所以如果把“我”变成常法的话,那么“我”就没什么作用了,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所以说“无作如虚空”。

然后他(胜论派)可能会回答:(虽然)“我”是常法,是永恒的,但“我”遇到不同的缘的力量,还是可以造出来一些果或者可以造业。寂天菩萨说,如果胜论派说它遇到其他的缘就可以造作出来——不可以这么说。为什么?因为实际上这个“我”还是常法嘛,常法是永恒不变的嘛。完全不可以变异的话,它怎么可以造作出来东西呢?它原来没有造作什么东西,跟原来的体性一样,现在也同样不可以造作。

“纵遇他缘时”,就是说它遇到其他缘也不会变动,为什么?因为它是无变异的。无变异是理由,所立法是不动,它没什么可变的。所以依缘可以造作的解释是不对的。

这里“纵遇他缘”是他宗的话,“纵遇他缘时”还是不能变动。不能安立变动,为什么?理由是无变异。我担心你们会觉得有点难,那也没关系,你们就想:我们不要生气......我生气就不对啦......此人、彼人实际上是找不到的......大概这么想也是可以的。

一个很接地气的用无我观念对治瞋心的方法
 
一个很接地气的用无我观念对治瞋心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