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派傳統相聲《青曲社》

青曲社 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一個相聲社團 ,成立於2007年。社團名稱蘊含"青雲直上,曲故情長"的意思。主要成員為相聲演員苗阜、王聲。

陝派傳統相聲《青曲社》

左苗阜 右王聲

今天小編要說的是青曲社,咱們首先說一下苗阜的老師鄭小山,1937年出生,師父是相聲大師馬三立得意弟子,王本林。"1950年,年僅13歲的鄭小山走上藝術道路,那時群眾的文化生活十分單調,鄭小山跟著劇團四處演出,北京天橋、上海大世界、西安平安商場等處都留下他的足跡,所到之處人們爭相觀看。

陝派傳統相聲《青曲社》

鄭小山

第二個要說的是著名青年相聲演員苗阜,1982年出生於陝西省銅川市王益區是鐵路子弟,就讀於礦務局子弟小學,後來,苗阜考到了寶雞鐵路運輸高級技工學校。畢業後,他被分到了富平縣梅家鎮車站,轉行當了一名電力工人。2002年,到西安鐵路局藝術團學習表演,最終被抽調到藝術團,開始走上了演繹的道路。

2008年青曲社成立的第二個年頭,汶川大地震,全國悲痛。在西安各地都掀起一股抗震救災的“正能量”。這時的青曲社還是一個名不轉經傳的一個“小社團”。那個時候苗阜就決定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當時的苗阜拿出決定後就迅速的找到組織方,一連在鐘鼓樓廣場辦了三天相聲義演,“說是義演,其實當時也沒有演員,都是西安地區一幫熱愛相聲的朋友,誰想上就上,誰有段子誰上。”然而就在演出結束當天,西安南大街一家茶館老闆就找到苗阜,想讓他們“青曲社”到茶館說相聲,給茶館帶來好的生意。“當時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我們終於找到‘窩’了,終於可以體體面面的說相聲了。”後來因為一些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離開了茶館。

離開茶館後的青曲社走入了低谷,“沒有固定的場地,沒有收入,隊伍很快就會散的”苗阜當時深深的體會到了錢的重要性。因為苗阜當時還有一點微薄的收入,又在眾人的幫助下,在柏樹林有了他們第一家以“青曲社”為名的茶園子,而這時候的苗阜的所有銀行存款僅剩下36.8元。

2014年馬年的春晚,一段在北京衛視上表演的相聲《滿腹經綸》,快速走紅。然而兩位西安相聲演員苗阜、王聲走紅的背後讓人唏噓。用苗阜的話來說,我是先經歷了滄桑,才有了輝煌。

陝派傳統相聲《青曲社》

最後附上青曲社社歌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